作为名噪京津的“二孙” (孙其峰、孙克纲)之一的孙克纲先生, 其艺术之美、其泼墨之奇应该一说,应该 一写。 作为画家,能传名于世,肯定有他 与众不同的艺术道路和独特卓然的艺术观 点,还一定有画风独特的个人绘画。孙克 纲先生概莫能外。作为孙克纲先生的老朋 友,孙其峰先生曾经把孙克纲的山水画创 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拜在天津民国时期山水 画大家刘子久门下学画,时间是1938年至 1958年。
孙克纲 焦家山早晨 1959年
这个时期,孙克纲大量吸收了刘 子久的山水画法,并不断从丰富的传统山 水画各流派中汲取有用的东西。他这一时 期的山水画有着传统笔痕墨迹。从一些拍 卖会看到他那个时期的绘画,虽然个人风 格尚未形成,但传统笔墨已经出类拔萃、 不同凡响了。 第二阶段从1958年的秦岭写生起, 直至1979年深入巴蜀之前,这个时期,正 值孙克纲35岁至55岁精力最充沛的中年时 代。
孙克纲 井冈晨曦 1968年
天津是个缺少山川的城市,他第一次 走出津门,看到了真山真水,画风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这个时期孙克纲的山水画出 自传统,发展了传统;源于造化,而能够 高于造化。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 孙克纲的山水画进入老境,用笔渐趋浑 化,用墨则更加苍厚凝重,形成了自己的 风格。
孙克纲 秦岭烟云 1962年
最重要的是,这个时期孙克纲先生 开始了新的探索,成为“津门第一泼”。 他的泼墨山水打开了一扇窗,让天津的 山水画在传统皴擦点染之外添加一个新技 法——“泼”。这也使得他的画风为之一变,成为天津泼墨山水开宗立派之人。 开宗立派不是谁想开就开、想立就 立的,需要雄强的功底、坚定的意念乃至 高度的悟性方能成功。中国画早有先哲这 样说,以全力打进去,再全力打出来。也 就是说,必先进去把传统钻深研透,然后 再拼力杀出“重围”,这一出一进如同涅 槃,需要有对“死亡”的不惧。 从这三个时期的划分看,第一阶段 画家打基础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
孙克纲 出峡图 1983年
在这20 年中,从少年时代摹学珂罗版的画,到 入室刘子久门下专攻山水,同时对黄宾虹 积墨破墨法、傅抱石散锋山石画法、李可 染浓郁深沉的墨气都进行了不懈的研习。 对古人王原祁、石谿苍茫深厚的笔意,石 涛、渐江苍润万变、水墨淋漓的笔墨等, 也进行过认真的临摹。
笔者曾问孙克纲先生,如果没有这 些传统功力,山水画能达到今天这水平 吗?孙克纲先生肯定地说:没有传统功力 作为基础,根本不可想象。话锋一转,他 强调说,临摹像了不等于就是你的了,必 须要去想、去悟,切不能傻画,否则越画 越傻。 20世纪50年代,孙克纲走出津门来到 秦岭,看到了真的崇山峻岭、长河大川, 真正体味到了山之幽、云之远、水之动。 那是一个激情澎湃、一日千里的岁月,他 徒步行走在大山中,忘了饥,忘了渴。回 到天津,一方面他在印证古人的笔墨程式 和表现技法,另一方面他在找寻古人所没 有发现与使用过的新手法、新构图,因为 时代改变了,古老的松石、云壑、小桥、 流水过时了。
孙克纲 巴山云雨 1983年
这一时期的孙克纲的代表作 《秦岭烟云》《太行十月》引起了人们的 瞩目。或许今天的人们回首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画坛,一方面觉得那样的热火朝 天,另一方面又是那般空寥、稀疏,与今 日艺坛的缤纷绚烂相去甚远。 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旧的 传统被摒弃,人们拼命寻求新的东西来替 代,可是旧的没了,新的还没有出现,于 是形成了一个真空时代。能在当时大环境 下被认可比登天还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unKeGangBiSaoSongTaoXiangMoPoWanShanRu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