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山水画,经历了从传 统文人意趣与近代情景向当代语境的转 换,尤其在对于笔墨的态度和视觉图式 的创新等问题上,百年以来几代画家、 理论家提出过不同的理论学说与解决方 案。山水画的文人趣味、笔墨本体的精 妙质量,是否或如何能与中国画的现代 形式以及时代对于视觉图式的要求相契 合?今天的山水画如何面对都市题材、 全新观念的现代转型?这些问题一直是 现代山水画家们在创作中面对的重要课 题。

方向 天梯(局部) 247cm×123m 2019年

多年来,方向的探索集中于对故园 与他乡的都市山水情境的表现,他那独 具人居意趣的山水境界,既蕴含着景与 境的交融,更在天地造化的表达中,提 示了作为主体的人的兀自存在,从而展 现了人与自然、社会、世界的关系。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德国哲人海德格尔曾引用浪漫派诗人荷 尔德林的这句诗,来描述人间共有的精 神回乡之路。

方向 迷园 246cm×122cm 2019年

这句诗的旨意,原是通过 人生的艺术化和诗意化,来抵制近世科 学技术所带来的个性泯灭以及生活的刻 板化与碎片化。这种被物质主义异化了 的碎片化现象,正是人和自然脱节的结 果,是人的感性和理性脱节,人的个体 成为物化的存在和机械生活整体的一个 碎片。也正是在这种现实情状之中,方 向山水中的栖居境界,在今天更堪珍贵 和迷人,从而藉由一种故园市隐的主 题,揭示出整整一个时代的乡愁。 

诗意地栖居,征显了一种沉静蕴 藉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状态。当 你仰观星空,凝望明月,泛波五湖,踏 遍青山,这种诗意便会自灵魂深处缓缓 泛起。正如方向的山水,以笔墨语言回 到故土的亲和,化写城市山水的无限可 能,在顿悟性的写意精神和图式的开合 中,保持着对于笔墨本体的自觉,同时 强调山水画语言符号的独立审美价值。 

方向 深潜 180cm×145cm 2019年

由是,我们可以看到方向以闳阔视角观看世界的方式——以水墨语 言、山水视角游观世界的水 墨游记。他一方面行走与观 看,即景抒写自己的精神, 另一方面亦将传统山水目 识心记的观瞻与表现手法, 渗透到他的异域图景之中。 这种奇妙的融合使其画面兼 具叙事性与抒情性,又充满 生机与新意。

回看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以笔墨语言表现 欧陆风景的山水画名作,李可染笔下的麦森教堂、傅抱 石的东欧写生已成经典。与 那些前代画家相比,方向笔 下的异域都市更为灵动而丰 盈,在其高远的视域中,放 下了异国情调式的猎奇,反 倒浸透着一种淡淡的乡愁。 他在赋予这些地域景致以 “我注六经”式的理解的同 时,也赋予了山水文化以一 种新鲜而真切的世界观照。 

在故土行旅的历程 中,方向将对于各地山水风 物的感触,聚焦为对于山川 故园的田野调查与人类学式 的近距离观照,同时又朴素 直截地指向山水景致本身, 自觉回避了绕路说禅式的观 念植入。他的足迹遍布大江 南北,从武夷山到青城山, 从甘南扎尕那到贵州镇远, 从云南腾冲到陕北延川…… 从某种角度看,方向的山水 写生语言虽然沿用了某些传 统山水画的观念和技法,但 对于这些观念、技法的解析 与重构,却使他的作品别具 新意,耐人品咂。这种在地 的凝望与沉思,随着他早年 笔下的故乡田园与岭南庭 院,渐渐延伸回溯到遥远的都邑乡村。

在那里,浓烈斑 斓的色彩与炽热灵动的诗情 正在南国的氤氲空气中孕育 幻化,他也通过文人心象的 拾古入今,与图式构成的现 代探研,不断寻找心灵栖居 的方向。

彼岸的栖境,即重返内心的本真。北宋郭熙《林泉 高致》言“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 者。”栖居是一种境界,连接人与乡土、城市乃至天地宇 宙。在方向的作品中,一切自然与人造的景致,仿佛成为一种媒介,冥合、消弭着人与境的界限,而他将城市物象山水 化的探索,也随着“结庐在人境”的田园理想,最终指向心 灵的原乡。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