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王石谷《芳洲图》赏析

书画艺术网书画天地2025-09-28 12:171160
《芳洲图》绢本设色,纵185、横94.5厘米。画上自题曰:“余自戊寅岁与芳洲先生同客燕台,良晤之暇,为制《芳洲图卷》以赠,盖仿其先世秋江封公曾有白石翁《秋江图》也。阅数年,余两人共遂家山之约,而贤嗣兆鹃世兄辈欲推广其意,嘱写悬幅以娱晨夕。余复喜为图此,奉作老友烟云供养也。康熙丁亥夏五,耕烟散人王辈识,时年七十有六。”按戊寅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石谷六...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芳洲图》绢本设色,纵185、横94.5厘米。画上自题曰:“余自戊寅岁与芳洲先生同客燕台,良晤之暇,为制《芳洲图卷》以赠,盖仿其先世秋江封公曾有白石翁《秋江图》也。阅数年,余两人共遂家山之约,而贤嗣兆鹃世兄辈欲推广其意,嘱写悬幅以娱晨夕。余复喜为图此,奉作老友烟云供养也。康熙丁亥夏五,耕烟散人王辈识,时年七十有六。”

王石谷《芳洲图》赏析 王石谷 《芳洲图》 第1张

按戊寅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石谷六十七岁,当时他绘制《南巡图》毕并在京中逗留三年后决意南归。芳洲,姓许名天锦,字尔章,号芳洲,亦为常熟人,性嗜书,并擅诗,著有《芳洲集》。其先人秋江封公名鉴,号秋江,因其子许河知浦江、上蔡两县时有政绩而受赠文林郎。许鉴曾与沈石田、唐寅交游,石田翁为其作《秋江图》。故而,王石谷也为许芳洲作《芳洲图卷》,以步石田翁之雅韵。《芳洲图卷》见于《清晖赠言》著录,当时名人多有题跋。此《芳洲图》是王石谷在画《芳洲图卷》后九年,于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再为许芳洲的儿辈所作。

《芳洲图》以平远与高远相结合的布局方法展开,整体结构平稳,气势宏大。用笔劲硬而灵动,以雨点皴和披麻皴交替并用,土丰而石瘦。以淡青绿与喆石设色,再加白云轻岚掩映衬托,构成了清丽明快的基调。

前景大树三株,左右顾盼,俯仰朝揖。树身苍劲老硬,枝叶浓淡叠交而层层相映,繁密互错而转转相形。这三株树体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气势,体现了充分的力度,树下大石数块略作参差,土坡、岸沙井呈横列展开,使全图基砒稳定。这前景的安排体现了王石谷在山水画铺陈布势方面的功力。

自前景而后,以传统的一江两岸布局,这样既可充分突出前景,又使全图有开阔感,更使中景主题有背山面水的气势。中景开始则以桥梁、山道为线索延伸,经村落,跨溪润而入深山,山道屈曲,时隐时现,直抵山中古刻。山虽高而有清静去处,路虽长而风景绝幽-上部左侧山顶一股清泉款款而下,时断时续,恰与向上的山道成反方向运动,一上一下气贯全图。

中景是全图的主题所在,溪岸树阴下十数间房屋呈前后两个院落,粉墙鳞瓦,窗明几净。图中人物众多,有在书斋苦读者:有安坐品茗并远毗者:有专心户织者;有忙于入厨者,各行其事。树之左右各有一桥,右侧大石桥上有一长者偕书童携琴来访,左侧小木桥上有一樵夫归来。村前大树成阴,屋前鸡犬栖戏,村后丛林菇郁,溪水屈曲,钓艇荡漾,水凫齐飞,使画面平添一种动感,然动中仍寓着一片宁静,恰是一派江南水乡的早春景色。郭熙《林泉高致》曰:“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皆入妙品。”渔樵耕读,适意静谧的田园生活,历来为文人所向往,王石谷此图真可谓可游可居。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WangShiGuFangZhouTuShangX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