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完毕,落款,钤印,好像是必然之事,省略不得。谢无量(1883—1964)则不然,仅落 款,基本不钤印。如行书美人童子联(如图)即是。款后钤一印章,或朱或白,或圆或方,增一 色彩,添一点缀,是为风雅。实际上,文人篆刻未兴起之前,书法俱不钤印。笔者以为,印章只 是点缀,修饰而已,书法是否有水准,在笔墨功夫上,如功夫过硬,纵寥寥数行,亦是佳品;如 功夫不硬,纵长篇多字,设计精心,亦是劣作。印章是点缀,落款亦可有可无,如《兰亭序》《祭 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文尽辄止,俱无落款,然不损其名作地位。
谢无量 行书美人童子联
谢无量有印而不钤,或是心境恬淡,不愿与世俯仰,或是自恃才高,有藐视群公之意,或是 兼而有之,是心境、心态、心情、心意的整体表现。谢无量书写时意态闲适,不计较,无机心, 行笔波动不大,结字因字赋形,不作正局,萧散随性。
此作对联,内容是“美人挟瑟对芳树,童 子抱琴眠落花”,是集唐代独孤及和元代陈孚之诗为联。一笔一画,落笔沉稳,行笔从容,结字 随意,或欹或侧,或倒或歪,随己意,发乎本心。吴丈蜀评其状态:“一片清机出自然,真情至 性聚毫端。纵横挥洒超凡笔,不近柴烟炭火边。”有清机,出自然,有真意,见性情,意态超然, 气格高迈,此是谢无量书法。
谢无量用笔看似平淡,直来直去,但笔锋凝伫,笔笔着力,厚实而沉稳。此作亦是,行笔雅 静,少见锋芒,即便是露锋处,亦露得雅静。如“人”字的撇画,收笔处缓缓停住,无有锋芒, 捺画直接起笔,细而不露;“挟”字的提画,起笔稍停,直接挥出,收笔处是枯毫,但锋不散, 亦不露;“抱”字的提、横折钩、竖弯钩之收笔处,见锋芒,但仍是静谧,从容不迫,举重若轻, 优游自在。
此作横画收笔处多戛然而止,无有停蓄。如“美”字的四横,虽长短高低不一,收笔 俱是在尽头直接提起,因笔锋在各处状态不同,使得面目有些许差异,此非故意为之,亦非为求 变化,实是心性如此,自然而然。
此作横画多不平,基本是左低右高,如“芳”“树”“童”“子”“落”“花”等字之横。横画 倾斜,可打破平匀,能摇曳生姿,有参差之态。历代大家之作,尽力避免匀齐,求生动,求情味, 求奇趣。制造矛盾,又妥善解决,看似不正,实是正之极,看似不齐,实是齐之极。谢无量信手 走笔,心无旁骛,但不善结字,因而时有稚拙之处。如“童”字,中间的长横重而斜,又未能有 呼应,使得上下失衡;如“瑟”字,上下错开而分散,甚是生疏;如“树”字,中下部虽有连贯, 但左右分散,整体未能打成一片;如“挟”字,左右平铺,无错落,无有情绪,只是点画堆砌, 殊无美感。 此作落款小字“永松仁弟属书,戊子孟春,无量”,写得轻松自在,结字妥帖,清雅舒坦。
特别是“无量”二字,有质感,见情调,信手拈来,笔致精妙,赏心悦目。此作大字,结字时或 有不如意处,而小字却甚是妥帖。因大字笔画粗,幅度大,耗时多,每个细节要兼顾,行笔要时 时计较,不能一挥而就,故易见作意。而谢无量作书,长处是信笔直书,在小空间里盘旋,又因 用笔雅致,线条厚实,故特为高妙。谢无量长于小字,是因其心性自在,不愿在字形上用力,本 性如此,天生这般。
谢无量行书,碑意甚浓,去北碑豪迈为雅致,行笔幅度小,起伏波动不大。虽未能激动人心, 但时有令人会心处。此作在转折处亦见北碑用笔,折时不作停顿,直接方切而下,行笔果敢,以意为之,如“童”“抱”“眠”“落”等字的折笔。而“芳”字的横折钩,行笔自在,一气呵成, 折时成方形,钩时意自在,是化北碑而成,有自在意。
谢无量甚推重北碑,曾跋《郑文公碑》云: “河潮贞刚见古风,北书无过郑文公。南人姿媚徒相趁,变隶何妨有二宗。”又跋《张猛龙碑》 云:“或大或小,或仰或欹。藏棱蓄势,发为貌奇。虽存隶法,亦挟草情。美媲中岳,兼嗣兰亭。 神行乃妙,皮裘为下。旧拓可珍,敢告知者。”心向往之,手自追之,此是必然之事。
谢无量处 北碑潮流之中,研究北碑,习练北碑,取北碑之雅致,成自家之面目。 谢无量行笔静雅,意境恬淡,非以魄力取胜。林山腴称:“近代书法以康南海为第一,南海 而后,断推无量了,海内何人足雁行。”康有为以魄力胜,谢无量以雅健胜,俱学北碑,但因个 性不同,使得风格各异。
挚友马一浮说的“谢无量先生不好临摹而天才卓异,随手挥洒,自然佳 妙”,笔者以为更符合事实。作为老友,更清楚其情状,且从其书作来看,谢无量解得笔法,此 是天分卓异,妙手偶得;结字殊拙,此是习古未深,自造过多,以意为之,未能妥帖。而其夫人 陈雪湄所说的“师法二王,游心篆隶和南北朝碑刻,积学酝酿,从而形成自己的书法”,说得较 为笼统,且揄扬稍过。
于右任说的“无量笔挟元气,风骨苍润,韵余于笔,是承先启后、别树一
帜的书坛俊杰,我自愧弗如”,实是于氏一贯推扬之语。于右任评论书法同道,多有溢美之词,
如对王世镗的评论“古之张芝,今之索靖,三百年来,世无以并”,实是过于抬爱。于右任说不
如谢无量,也应是谦虚之语,不能当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iPianQingJiChuZiRanXieWuLiangXingShuMeiRenTongZiLian.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