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华 美术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国画院特聘专业画家,孝感市老年大学国画教师。论文在各级期刊发表,创作国画作品多次在全国国展及省市获奖并被相关机构收藏。中国画《灼华》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展)。
张秀华 十月华风 180cm×180cm 2022年
中国画的精髓,其独特魄力在于笔情墨趣与造境之美。 它不囿于形似,而追求以形写神,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 虚实、疏密等构筑一个超越物象的精神世界。从《诗经》的 比兴意境,到禅宗的空灵觉悟,再到文人画的逸气抒发,中 国画的笔墨始终承载着深厚的哲学观念与美学内涵。从顾恺 之的“传神写照”,到倪瓒的“逸笔草草”,八大的“白眼 向天”,无不是这一传统的生动体现。
一、造境:中国画的诗意空间
中国画的最高追求,并非再现自然,而是创造意境——一种融合了诗性、哲学与个人情思的审美空间。这种“造 境”的能力,使中国画超越了单纯的视觉艺术,成为心灵的 栖息地。
张秀华 灼华 240cm×180cm 2024年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
1《诗经》比兴与画的意象经营。《诗经》中的“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并非单纯描写景物,而是通过自然意象 唤起深沉的情感。中国画同样如此,画家笔下的山水、花 鸟、人物,往往不是客观记录,而是托物言志。倪瓒的山 水,一河两岸,疏林寒亭,寥寥数笔,却营造出荒寒寂寥之 境,正如他的诗“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八大山人的鱼 鸟,白眼朝天,孤傲冷峻,笔墨极简,却饱含遗民之痛,形成独特的“冷逸”风格。 他们的画,不是“画所见”,而是“画所感”,笔墨的 浓淡、疏密、虚实,皆服务于意境的营造。
2禅宗空观与画的“无画之画”。禅宗讲求“不立文 字,直指本心”,而中国画中的留白、减笔,恰是这一思想 的视觉呈现。 法常的《六柿图》,仅以墨色浓淡区分柿子的前后空 间,背景全无,却让人感受到宇宙的静谧与禅机。以至于 对日本侘寂风有一定的影响。梁楷的《泼墨仙人》,大笔挥 洒,不拘细节,酣畅淋漓,体现了“得意忘形”的禅画精 神。禅画不求形似,而是通过极简的笔墨,直抵事物的本 质,让观者在空白处体悟“空即是有”的哲学观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angXiuHuaHuaNiaoHuaZuoPi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