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学对中国美术的意义(上)

三、传统儒学对当代美术创作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拨开西方大国所推行的“世界文化一体化”的迷雾,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维护我国主体价值观,掌握文化主动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因为国家的振兴,本质上是民族文化的复兴;而民族文化的复兴,主要是传统儒学的复兴。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美术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时代品格呢?笔者认为,画家应该立足现实生活,面向世界,构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美术。中华民族新美术必须坚持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创新性与继承性的统一,要将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结合起来。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不能脱离自身发展的历史,也不能脱离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恒定性及其与新时代政治、经济状况的适应性,构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史。

 中华民族新美术首先应该是民族的,,要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维护国家的和谐和统一,继承并发展中华民族的美学体系。民族性是中华民族美术从传统形态发展到现代形态的内在动力。只有正确地对待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才能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华民族新美术也应该是科学的,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地继承传统,将继承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积累的精神财富。如果一个国家削弱或中断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就很容易沦为其他国家的文化殖民地。

 古为今用,既不能对传统文化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对那些能够革故鼎新、推动历史发展的文化精神,我们应该予以总结和运用。一概地肯定,是“文化保守主义”,遵循祖制万古不移,必将阻碍民族文化的发展;一概地否定,是“民族虚无主义”。那些主张我国美术创作一定要砸掉民族传统,将中华民族文化纳入西方文化评判体制的做法,只不过是“假洋鬼子”的闹剧。

套马,尹瘦石  1954

 我们主张洋为中用。对待外来文化,第一,要有开放的眼光,要有包容的胸怀;第二,要有去粗取精的判断力和涵摄力。我国民族美术自古以来就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为己所用,从而形成新鲜的血液、构建新的传统。如宝相花、缠枝莲纹样都源于古希腊,东周时,经波斯传入我国;清朝时,西洋画法传入我国,我国画家始习西洋画;到了近代,徐悲鸿等人在欧洲学习素描、解剖、透视、色彩等西画技法,学成回国后,将其在国内发扬光大。

 如何去粗取精?这就涉及到对外来文化怎样鉴别、取舍的问题。笔者认为,凡一切有利于国家繁荣昌盛、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东西,都在我们学习、借鉴的范围内。西方美学在研究形式美上颇有建树,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而西方“现代派”画家所表现出来的非理性的、颓废的思想,以及“反审美”、“反崇高”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中华民族新美术应该属于人民。只有人民所接受、所喜爱的艺术,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民族艺术。若想作品为人民所喜爱,那么作品的文化内涵就要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彰显时代精神、符合历史潮流。为此,艺术家必须熟悉生活,与人民心心相印。但是近些年来,有些艺术家脱离民众、脱离生活、脱离时代,大搞“学院派”,不求创作内容,只求表现技巧,推崇“为艺术而艺术”,鄙视“为社会而艺术”,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新中国建立后,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从一个备受凌辱的“东亚病夫”变成了受世人瞩目的东方巨人。但是,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学习西方文化,却以“打倒孔家店”、“批孔”、摧毁民族传统文化为代价。这种激进的做法,虽然有其矫枉过正的必然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明白,不能以西方的价值观取代国人的民族意志,也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伟大。认清这两点,我们用了一百年的时间。

 为发展立足现实、面向世界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美术,我们必须审视传统儒家经典。它对美术家的修身与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就要求美术家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创作时要关注现实生活,表现时代风采,要“为人生而艺术”。个人的命运永远从属于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这是儒家价值观的核心。儒家崇道尚德、明义重公、乐群贵和的思想和自强不息、刚健进取、厚德载物的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语句,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勇前进。作为当代美术家,创作的立意从大的方面来说,要能使人“明劝戒,著升沉”;从小的方面来说,要能让人清心澄怀。总之,画家创作的作品都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启迪。

 第二,树立“天人合一”的艺术观,弘扬刚健、笃实、辉光、大美、壮美的民族精神。画家创作要做到“美”与“善”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艺术风格上,提倡万紫千红、不拘一格。

 第三,发扬儒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思想,积极开拓今日美术创作的新天地。虽然传统儒学有“天不变,道亦不变”这因循守旧的一面,但也有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自我调整、不断变化的一面。遵循儒家变化的思想,把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吸收世界其他文化长处与时代创新结合起来,建设中华民族的新美术,已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最后,借用朱熹的一首诗“神州中兴期已至,百蜇听雷万山鸣。儒学绵延民族脊,大美不言赋丹青”结束此文。(下)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