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传统哲思中的笔墨精神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17-06-24 21:2022160
“梦中了了醉中醒”之东坡居士,一生濡染佛禅、参悟大德。其友人之中颇有高僧,且轶事多多。苏东坡与佛印禅师(资料图) 元丰三年(1080),东坡居士遭贬途中,曾晤承皓禅师。皓问:“尊官贵姓?”居士答:“姓秤,用秤天下长老之秤。”皓大喝,之后问居士:“且道这一喝有多重?”居士哑口无言,自此益重禅宗。 居士于禅宗常有妙悟,偶一日作《琴诗》云:“若...

“梦中了了醉中醒”之东坡居士,一生濡染佛禅、参悟大德。其友人之中颇有高僧,且轶事多多。

传统哲思中的笔墨精神 苏东坡 佛印禅师 第1张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资料图)

 元丰三年(1080),东坡居士遭贬途中,曾晤承皓禅师。皓问:“尊官贵姓?”居士答:“姓秤,用秤天下长老之秤。”皓大喝,之后问居士:“且道这一喝有多重?”居士哑口无言,自此益重禅宗。

 居士于禅宗常有妙悟,偶一日作《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其哲思理趣堪与《楞严经》中“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之语相互印证。

 居士爱竹成癖,做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传统哲思中的笔墨精神 苏东坡 佛印禅师 第2张

三位修行人(资料图)

居士画竹惊骇俗眼。其作墨竹,以淡墨挥扫,斜斜整整,不入时俗。他画竹“从地一直起至顶。或问:‘何不逐节分?’云:‘竹生时何尝逐节生耶?’”(《画继》)。

更奇怪的是,其以朱砂画竹,唯以适意,戛戛独造,腕生奇逸。熙宁四年(1071),居士外放杭州,任通判,或春朝、或秋夜坐于堂上,画兴勃发而无墨,难耐心手俱痒,遂用朱砂代墨,尽写竹之拂云揽月、吟风傲霜之妙。其曰:“世间亦无墨竹,既可以用墨画竹,何尝不可以用朱画?”

 禅宗注重明心见性、去妄存真,讲究返观自视、自心是佛,而非心向外求、迷恋有形。居士之竹画,纯求天真,不重形式,意所独到,传神象外。其画理之中深寓禅理,如“萧然有意于笔墨之外者”、“能于常形之外,研究其理”、“画得寒时,墨竹正入神矣”等。北宋何薳《春渚纪闻》载:“先生戏笔,所作枯株竹石,虽出一时取适,而绝去古今画格,自我作古。”妙哉甚矣!居士参禅,禅思注入画笔;居士作画,画笔充盈禅意。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chuan-tong-zhe-si-zhong-de-bi-mo-jing-shen.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