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回到张择端的时代看《清明上河图》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08-31 09:23520
回到张择端的时代看《清明上河图》 —— 一种改变思路的读画方法[摘要]《清明上河图》不仅是北宋风俗画的杰作,更折射出画家张择端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该画以北宋汴 京(今开封)的繁华市井生活为背景,生动展现了北宋商品经济与市民文化的繁荣。除此之外,画中暗藏 玄机,揭示了张择端对社会矛盾的敏锐观察。结合北宋“画谏”传统与朝臣谏言风气,可推断张择端的创 作不仅是...

回到张择端的时代看《清明上河图》 —— 一种改变思路的读画方法

[摘要]《清明上河图》不仅是北宋风俗画的杰作,更折射出画家张择端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该画以北宋汴 京(今开封)的繁华市井生活为背景,生动展现了北宋商品经济与市民文化的繁荣。除此之外,画中暗藏 玄机,揭示了张择端对社会矛盾的敏锐观察。结合北宋“画谏”传统与朝臣谏言风气,可推断张择端的创 作不仅是对市井生活的记录,更是对时代危机的警示。因此,张择端不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还是一 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智慧的宫廷画家。 

[关键词]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市井文化,社会批判,“画谏”

image.png 回到张择端的时代看《清明上河图》 书画史论

北宋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局部)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

按照 70 年前形成的主流观点去认识创作于 900 年 前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往往会认为此画表 现的是北宋汴京城(今开封,下文皆用“开封”表述) 的繁荣景象。这种认识是根据现代生活经验做出的判 断。事实上,这幅画中存在的许多基本问题没有得到 解决,有些甚至还没有触及。笔者尝试改变思路,回 到张择端创作这幅画的时代,切身感受当时的社会背 景。如此得出的一些观点,恐怕会与以往人们对《清 明上河图》的看法不同。 

一、张择端其人

许多研究者只知道张择端是北宋宫廷画家,擅长 界画,至于其他生平事略,常以“不可考”定论。毕竟, 前人留下关于张择端的唯一信息就是金人张著的一段 跋文:

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 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 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 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 燕山张著跋。

image.png 回到张择端的时代看《清明上河图》 书画史论

《清明上河图》中士子卜算的场景

其实,张著的这段跋文已大致讲清楚了张择端的 生平事略。《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反映了他在开封生 活期间的所见所闻。笔者结合其他文献和历史文化背 景,从中了解到张择端的家庭背景和他在开封的取士 经历,许多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历史疑案或许能从中 找到答案。

(一)“翰林” 

跋文中称张择端为“翰林”。唐宋时期,这是对 翰林院供职者的简称和尊称。《宋史》记载,宋太宗 在至道三年(997)六月,“诏翰林写先帝常服及绛纱 袍、通天冠御容二,奉帐坐”[1]。从绘制御容这一行 为的性质来看,这里的“翰林”不是指翰林院里给皇 帝起草文诏的文官,而是指翰林图画院的画家。雍熙 元年(984),宋太宗赵光义在内侍省之下设立翰林图 画院,绘制御容属于特殊的肖像画领域,其他学士院 的翰林不可能精于此道。专业性极强的画师大多都在 翰林图画院供职。 

(二)“字正道” 

张择端,字正道。其实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出其家 庭背景。其名出自《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礼记·燕义》中也有“上 必明正道以道民”之句,意思是国君应该将治国的正 确道理告知百姓。由此可见,其名字被深深打上了儒 家思想的烙印,这表明张择端的父辈和他本人对儒家 道德观念是相当尊崇的。 

(三)“东武人也” 

“东武”即今山东诸城,是一座拥有 4000 多年历 史的古城。其南城便是昔日的东武县城,春秋时为鲁 之诸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秦朝设置琅琊郡, 诸城市境隶属于此。历史上,这里曾多次成为州郡治所。 吕后七年(前 181),西汉设东武县。此县因境内有 东武山而得名。

image.png 回到张择端的时代看《清明上河图》 书画史论

北宋 李公麟 《临韦偃牧放图》(局部)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元封五年(前 106),琅琊郡迁至东武, 境内各县皆归琅琊郡管辖。隋开皇十八年(598),东 武县以西南 30 里的故汉诸县为名,改称“诸城县”,此名一直沿用至今,现隶属于山东潍坊。 东武是密州的一部分,距离孔子故里非常近。孔 子的得意门生、女婿公冶长,为诸城奠定了深厚的儒 学根基。此后,诸城涌现出许多儒家思想的传人,如 传《易》者有孙虞、王同等人,传《诗》者有王扶等人, 传今文《尚书》者有伏氏子孙、殷崇等人,传古文《尚 书》者有王横等人,传《礼》者有徐良等人,传《论 语》者有王卿、贡禹等人。

image.png 回到张择端的时代看《清明上河图》 书画史论

左:《清明上河图》中身穿宽松式短褙子的妇女

中:《清明上河图》中身穿宽松式短褙 子的妇女

右:《清明上河图》中旧党人士的屏风大字被撕下当作苫布并推出城门焚毁的场景

东汉末年,郑玄主修经学, 兼通《尚书》,终成一代宗师,奠定了早期密州文化 注重经学的基本特性。此后直到北宋,密州代代都出 现了杰出的儒学经师。自春秋至两汉,密州文化始终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至东汉末年,更是发展成为经学 重镇。在此基础上,北宋时期的密州形成了尊崇儒家 经学、积极入仕的地域文化。可以说,自汉代起,这 里便是儒家经学思想非常重要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域。 所谓经学,是儒家学说中专门研究如何传达经典著作 的思想并解释其中字句的一门学问,是密州文化最重 要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北宋诸城,经学影响了许多士 子的人生轨迹。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支付2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支付查询订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hdzzddsdkqmsht.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