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绘画理论家对画水的论述不多,而以水为主要创作题材的画家也不多。在中国绘画史上,此题材的画作流传下来的只有宋代马远的《水图》。马远以曲折的线条描绘了江河、湖海,很好地表现了它们的特点,甚是精妙,值得我们借鉴。

 我喜欢画水。为画好它,我走遍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每到一处,我必定先问当地的居民哪有溪流瀑布。无论远近,不管艰险与否,我定会设法去写生。尤其是2002年,我来到澳洲,见到了美丽的悉尼海岸,见到了波澜壮阔的南太平洋。生性喜欢水的我,看到如此美丽的悉尼海景,便如痴如醉地描绘起来。如今,我已积累了一些对水的写生、创作经验,并创作了许多大海题材的作品。《植物学湾国家公园》(见图)是我在悉尼的写生作品。对大海的写生、创作,我颇有心得,在此与画友一起切磋、交流。

 沈括在《梦溪笔谈·论画》中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此句用于画家对水的写生、创作十分恰当。世界上没有比水更富有变化、更形无定性的物象了,所以画水很难,但也并非无规律可循。我们对大海进行写生,就是要研究、总结其基本规律。

 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外。”面对大海那白浪滔天撞击礁石的场景,听着那雷鸣般的声音,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震撼。作为画家,要画好大海,必须亲自观海,将内心的激动之情融入笔墨中,做到有感而发。当然,仅有内心的激动还远远不够,如何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大海之美,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应首先将礁石、沙滩、植被等相对静止的物象确定好各自所在的位置,然后再进行描绘。因礁石、沙滩、植被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故我们可以仔细推敲、认真研究。我们把礁石因海浪冲击而形成的各种姿态用适合的笔法皴出,力求表现出它的肌理,以体现海浪的威力。

 描绘植被时,我们也要把海风吹拂的动感表现出来,使植被与大海形成呼应。由于海风吹得猛烈、强劲,所以岸边的植被多低矮,叶子也多以针状、扁形、球形为主,小而厚实。画植被时,用笔宜圆润有力,以体现其顽强的生命力。

 大海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这就需要我们用心观察、寻找创作规律。水乃至柔之物,但无坚不摧,所以画海水最忌绵软。我们既要表现出海水的流动飘逸之感,又要将其排山倒海之势蓄于胸中、注入笔端,正所谓“意在笔先”,胸中存意念,笔端方有痕。下笔要果断有力、力透纸背,千万不可犹豫。表现海浪击打岩石所产生的水花时,可将笔锋捻散,以干笔用力皴出飞白,再用湿笔暗色衬托出浪花的洁白。表现海浪涌上礁石又流回大海的情景,用笔要流畅、轻快,要把大海一泻千里的流动感、速度感表现出来。当然,最主要的,是要表现出大海那容纳百川的气魄。

 画大海离不开对色彩的运用。古人画水多采用“计白当黑”的手法,先用线条勾勒水纹,再对其略加渲染。这样画出的海容易苍白无力。画大海时,渲染、润色至关重要。大海的深邃、浩瀚均要借助于色彩来表现。一般来说,近处的海水设色要清淡纯净;中景的海水设色要浓重且有变化,多用墨蓝、墨绿表现,要反复积染,直至表现出海水的深邃感;而画远景的海水,则要表现出它的浩瀚无垠,处理好与天空的关系。处理大海与天空的交界时,如同画一个球体的边缘线,要有虚实变化。天空、云彩也是大海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湿画法画天空、云彩。以暖色画云彩,表现出它的光源感;以冷色画天空,并留出白云的受光面,以增强云的体积感。另外,画大海时,我们还要把风、雨、阴、晴、朝、夕这些变化因素考虑进去。

综上所述,要想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大海作品,我认为必须做到三点。

第一,注重感悟。要用心与大海交流,体悟大海内在的精神。如果画家不热爱大海,没有深刻地理解大海,就不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第二,注重意象,做到“意在笔先”。作画之前,画家内心要时刻激荡着大海的波涛。只有这样,下笔才会带有大海的神采。第三,技法上要根据物象的性质施笔用墨。画大海一定要把它的动感、气势表现出来,也要注意它与山石、树木之间的呼应。只有把握好以上三点,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大海作品。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