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莫立唐作为20世纪湖南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以“隐 于闹市”的创作姿态,深耕传统笔墨语言,长期致力于传统 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从艺数十载,自创“斧劈书”,兼修花 鸟、诗词。试从三重维度解析其艺术实践:其一,从师承谱 系与时代语境的共生关系,追溯南京美专中西融合教育对其 创作观的形塑;其二,以张家界题材为核心的山水画实践; 其三,从泼墨实验与诗画互文机制,探讨其文人画精神的转 化路径。
关键词:莫立唐;张家界;笔墨
2024年11月,“湖南著名美术家推介工程·莫立唐艺术 展”在湖南美术馆举办。这次展览是对莫立唐艺术生涯的梳理和总结,共展出作品150余件,并对作品的时间、钤印、风 格、题跋等做了细致的解读,完整地呈现其艺术脉络与风格 演变。此次举办的莫立唐艺术展作为第二批“湖南著名美术 家推介工程”展览项目,对进一步构建湖南近现代美术史, 传承和发展湖湘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莫立唐 黄山鳌鱼洞 17cm×24cm 20世纪80年代
莫立唐,字曙光,号紫云翁、磨刀老人。曾为湖南省美 术家协会驻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书画研 究院特聘画师。代表作品有《青岩挺秀》《山城丽》《张家 界》等,出版有《莫立唐画集》《莫立唐书法作品集》《莫 立唐作品集——写生画大观》等。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湖南地区最早培养的青年美术干部之一,曾参与筹备了湖 南第一、第二届美术展览会,湖湘书法大赛等。
莫立唐 江城丽 103cm×70cm 1958年 湖南美术馆藏
在全省各地为美术干部开展美术专业辅导,多次主持美术创 作班,主讲中国山水画,后任职于湖南省群众艺 术馆(现湖南省文化馆)。 莫立唐生前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潜心于艺 术创作,以“磨刀不误砍柴工”为座右铭,深研 厚基,破壁立新,创作了大量以描绘湖湘地域文 化特征为代表的山水画精品,是享誉湖南的山水 画大家。
一、从艺历程与精神底色
莫立唐1925年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 武谭乡(现武谭镇)。早年就读于南京美术专科 学校(南京美专),师承著名画家、美术教育 家高希舜先生。高希舜擅画花鸟,其作品在当时 受到齐白石、王梦白等人的赞赏,与他们多有唱 和之作,加上南京美专的办学宗旨是中西皆备, 既有素描、石膏,也有传统书画,这无疑对莫立 唐绘画产生影响。
莫立唐 包公石 122cm×45.5cm 20世纪末
1931年,高希舜自日本留学回 国后,在南京看到学校林立,唯独没有专门的美 术学校,后与章毅然等人申请创办学校,在申请 中写道:“夫美术直接于人生,间接于职业,足 以阜材,足以解愠兴国之所尚也。”[1]据朱京生 考证:“南京美专迁至桃花江期间曾三迁校址, 首先是在桃江莲花形,大概在1937年秋冬之际和 1938年初。”综合莫立唐生前口述以及资料显 示,莫立唐1938年考入桃江南京美专,此时的课 程设置与南京时相同,上课的老师除高希舜本人 之外,先后有章毅然、伍纪云等,上课内容有写 意课、工笔课,还有西画课程。
1951年,26岁的莫立唐调入湖南省农业厅 文化创作小组,绘制了大量的宣传画和连环画, 宣传农业政策、模范人物,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湖南地区最早培养的青年美术干部之一。 1958年,调入湖南省文联,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湖 南分会(现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担任驻会常务理 事、秘书。协助张一尊和陈白一处理美协事务, 负责地级市美协组建、展览交流、艺术家联络等 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