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人(1884年—1948年),广东番 禺人,中国近现代杰出国画家,享誉20世纪 中国画坛的“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原名 韶,又名哲,号拈花微笑子、葭外渔子、二 山山樵,晚号得安老人。陈树人1900年开始 跟随居廉学画。1905年在香港加入中国同盟 会,长期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运动。绘 事之外,历主香港《广东日报》《有所谓 报》《时事画报》笔政。1907年至1916年期 间两度留学日本,主修美术和文学,毕业于 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和东京立教大学,深 受日本画家竹内栖凤和山元春举影响。回国 后历任国民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侨务委员会 委员长等要职。公务之余,徜徉山水。一度 不问政事,游历山川名胜,写生、赋诗、作 画,陆续出版多部画集和诗集。其作品《岭 南春色》曾于1931年获比利时万国博览会最 优等奖,由此声誉日隆。先后在南京、上 海、重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陈树人主张艺 术革新,赞成新国画,强调艺术修养。一生 寻诗论画,讴歌自然,颂扬民众。作品自成 一家,讲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匠心 独妙,韵味隽永。 

一、秀韵天成:树人花鸟

陈树人与高剑父、高奇峰合称“二高 一陈”,也被誉为“岭南三杰”,是中国美 术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重要人物。与 “二高”作品反映深厚的造型能力和高超的 技术性不同,陈树人作品体现的主要是色彩 能力和抒情性。高剑父认为陈树人的花鸟作 品,“带着天真平淡,不食人间烟火,幽清 秀骨,思在天外的独到”[1]193,并曾在陈树人 作品《西溪芦雪》上题“秀韵天成”之句。 陈树人主张改革中国画,锐意探索, 汇融中西,注重写生,将西画色彩对比、明 暗、透视法与传统国画技法相结合,在构 图、线条、色彩等方面,另辟蹊径,创造出 清新自然的花鸟画风。

陈树人 玉堂富贵 绢本设色 113.5cm×56cm 1903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徐悲鸿评其作品“春 光骀荡,直抒胸臆,又变化多门,锐意创 格”[2]。陈树人认为“绘画须得文学之助,乃克大成”[3]463,因此第二次赴日学习选择了文学专业。其深厚 的文学修养,使其作品整体格调具备诗意追求,充满诗情画 意。后期画风更趋于简练,线条流畅优美,注重节奏感,潇 洒脱俗,飘逸高超,颇能体现生灵之美。作品清丽、恬淡、 秀雅,独树一帜。 陈树人花鸟画早期传承居廉衣钵,用笔和用色都很细 致,有居派气息。在居门期间,陈树人注重写生实践,并熟 练掌握“撞水”“撞粉”之法,全面领略居氏绘画艺术的精 髓。

作品“无论选材构图和设色用笔,均体现了居氏状物精 微、赋彩鲜丽的典型风格”[4]。到日本后,陈树人画法深受 日本画家竹内栖凤和山元春举影响,早期的柳树、麻雀取法 于前者,折带皴、草泽嫩黄的画法则取法于后者。1912年刊 在《真相画报》上的作品《狐》《鸡》等,均为典型的日本 风格。

陈树人 水仙图 纸本设色 13.5cm×50cm 1905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1916年离开日本赴加拿大,从事党务,直至1922年回 国,这期间作品比较少见。 1920年代中到1930年代中期间,陈树人花鸟作品风格多 样,主题多元。风格上,部分作品既表现出居派时期的写生 特点,又有受日本画风影响而表现出侧重画面渲染的特点, 写实中又带有写意,例如《秋江冷艳》《落霞孤鹜》等。画 法上,以不同形状、不同质感、不同线条表现植物枝干, 既有以多次皴擦手法表现枝干质感的作品,如《紫藤斑鸠》 《高柳晚蝉》;又开始出现简练潇洒、一笔而下的树干或萧 疏飘逸枝叶的作品,如《翠竹幽禽》《娘子关秋色》等作 品。

这一时期也有不少摹古作品,例如《桃花双鸟》《闲云 野鹤》《雪拥蓝关马不前》等。 陈树人亦喜在花鸟画上题诗,诗画结合,借物喻志, 聊以遣怀。如1929年创作的《秋声图》所题:“风物殊乡 耐味寻,一灯凉话忘更深。故园无此秋声好,欹枕闲听络 纬吟。十八年秋,陈树人并题于苏州旅舍。”又如1931年 创作的《金雁》所题:“天涯海澨也相依,冷处收身愿 不违。放眼红尘堪一叹,几多劳燕日分飞。二十年一月为若文内子清娱,树人并题,时同旅津门。”均表现旅居心 情。

陈树人 秋江冷艳 纸本设色 94cm×41.7cm 1924年 陈树人家属捐赠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此外,还有多幅作品包括《沉香鸟》《杏林春满》 《樗园偶趣》《羊城春色》《落机残雪》等,有“避地香 江”或“避地纪念”的题字。这与陈树人的真实境况有 关。1927年到1932年期间,陈树人经历了因与当局政见不 同而避地不同地方,以及其子被杀害等困境,情感上尤其 孤寂、伤痛,于是寄情书画。 值得一提的是,陈树人尤喜红棉题材,曾以《岭南春 色》为题画红棉多幅,其中一幅于1931年在比利时万国博览 会上获最优等奖。徐悲鸿对陈树人表现岭南春色的木棉画也 深为赞美,曾为陈树人题《红棉》:“灿若朝霞色,高与青 云齐。

孰具英雄气,棉花傥可师。”道出作品的思想内涵。 陈树人为了表现红棉的丰采,在颜料运用上除了用传统的 朱砂,“更不拘一格地大量选用英国水彩颜料中的猩红和 深洋红等拌和一起赋色,渲染烘托出红棉如火的色彩和性 格”[5]。而在线条的表现方面,又是雄劲有力的。 

到中后期,陈树人花鸟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构图新 颖独特,逐渐变成一次成形的简括线条,设色方面逐渐趋于 清新、淡雅。在构图方面,陈树人多运用“均衡、对称、照 应的规律”,例如《松雀图》,以松树干将画面分为两半, 上下部分大量留白,仅以小鸟、松枝及题跋点缀,从而使画 面达到平衡。

或是将花木主干放置在画面中央,垂直构图, 使其顶天立地,产生高标挺拔美感,例如画红棉、棕榈、芭 蕉。又或是使用传统描写折枝花卉的“斜角式”,利用枝叶 长势,从一边向另一边斜出,以及以枝条交错将画面划分为 多个不等空间等构图方式。[6] 线条运用方面,陈树人更是将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作品线条流畅、优美、简练,通过运笔的速度、力量、方 向,从而勾勒出不同粗细、浓淡、润枯的线条。所绘线条如 游丝,遒劲且富有弹性。其中,陈树人所画杨柳堪称一绝。 他曾绘多幅杨柳画,包括迎风傲霜的寒冬之柳,生机勃勃的春夏之柳。在他笔下的寒柳,多是一 笔而过,一气呵成的。

长长的柳枝, 从画的顶部一笔拖至底部,形成完美 的空间分割。画面大幅留白,简洁而 不简单,空灵却不空洞。虽寥寥数 笔,但秀逸洒脱,气韵非凡,充满节 奏感,极具冲击力。除了寒柳,其春 夏之柳也极具特色,设色明亮鲜丽, 线条充满动感,表现出杨柳随风摇 曳、婀娜多姿的姿态。柳枝以外,又 尝试增加其他元素,比如添上明黄色 的小鸟,加上被春风吹落的几片花 瓣,就是“淡黄杨柳舞春风”的既视 感,景致妩媚动人。其代表作《白门 杨柳》《淡黄杨柳舞春风》就是以线 条为主的佳作,疏密有致,潇洒飘 逸,极具节奏感和韵律感。

高剑父评 价陈树人“写竹和柳条,都是一笔 五、六尺长,大刀阔斧地一扫便了, 却觉得生气拂拂,从指溢出来的。 这是有把握有决断的斩钉截铁的技 法”。[1]193陈树人也认为自己的杨柳、 竹子和芦苇是代表作。因为这些画都 是在五、六尺长的宣纸上,一笔写下 来,不停顿,不重复,最见功力。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