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刘孟伉先生集革命战士、书法家、诗人、学者于一 身,在巴蜀大地乃至中国现代书法史上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影 响,其书法点画刚健生辣,章法生动、恣意潇洒,风格碑帖 兼容,气度雄浑质朴。他的艺术特色与成就和他所处时代、 地域文化、个人成长道路等诸多方面都有紧密关系。深入研 究和解读刘孟伉的书法艺术,对深入了解巴蜀书法名家和传 承巴蜀文化、传承刘孟伉书法艺术,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关键词:刘孟伉;书法艺术;审美特征 

一、绪论

刘孟伉(1894年—1969年),名贞健,号艺叟,四川 云阳(今重庆云阳县)人。他5岁即入私塾学习,11岁开始 系统学习经文、古诗,同期开始临习书法。1909年至1920年 间,他随堂兄前清进士刘贞安系统学习,熟读经史、博览文 史要籍、研治文字学。在书法上,他曾遍临甲骨、钟鼎、秦篆、汉隶,尤其于汉隶《张迁碑》《礼器碑》及汉印等用功较勤。

刘孟伉 行书 杜甫诗 66cm×40cm 1957年

1920 年后,刘孟伉先后在奉节联中、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开县中学、万县中 学、云阳中学等地任教;又因曾与刘伯承相识而在军中任过一些文职官 员,策动过泸州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通缉,在三峡地区秘密 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47年至1949年,刘孟伉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 组建下川东游击队七南(七曜山、长江南岸)支队,转战于云、奉、 巫一带。1949年万县解放后,任万县专署建设科科长、万县地委统战科 科长等职。1952年,刘孟伉调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做馆长,结束了他前 半生漂浮不定、繁忙无暇的生活,开始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史研究工作 中。

刘孟伉 行书 诗笺 27cm×16cm

晚年,刘孟伉蒙受排斥打击,受到不公正待遇,直至受迫害患病于 1969年逝世。 书法方面,年青时期的刘孟伉曾辗转川东各地,留下大量的榜书、 碑刻及朋友应酬之作。特别是1933年起,刘孟伉再次迁居万县,并在万 县环城路新南门口设“艺薮苏裱社”,开始公开卖文鬻字、刻印为生, 求书求印者盈门,作品也多以数千计,大量的书作、印章散布于民间, 直到今天,研究人员还在不断搜集发掘。1939年冬,因刘孟伉所创办的 进步学校(党组织地下活动点)国华中学遭到国民党当局查封,刘孟 伉本人亦遭通缉,于是举家迁至云阳县云龙乡四坳口租屋隐居,并开始 了长达6年多的乡居生活。

刘孟伉 隶书 杜甫诗 135cm×32cm

在这6年里,刘孟伉进行了深入的治学研究和 临帖活动,完成了《说文解字笺》和《六书评议》两部学术著作手稿并 创作了大量诗词,为其青壮年时期的书法与学术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 础。1953年调任四川省文史馆后,他开始了专门的书法创作与学术研究 活动,主编《杜甫年谱》和撰写《杜诗解说》等著作,创作了大量的诗 词和书法作品,其诗作有《冻桐花馆诗钞》《薮猎集》《砀隐集》等; 书法方面则有《游峨诗稿》《庚辛坠稿》及为武侯祠、三苏祠、杜甫草 堂、文殊院等名胜之地和在成都的众多朋友、名士写下的唱和诗稿及书 法作品等。 

二、刘孟伉书法风格之发展演变

刘孟伉是名满巴蜀的一代书法大家。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年 轻时辗转各地,风餐露宿,但革命斗志不减,始终充满了与命运抗争的 不屈精神,晚年的刘孟伉得以潜心学术研究,并广游巴山蜀水。总体看 其一生,漂浮辗转,练就了他坚贞不屈的倔强性格和豪放恢弘的精神气 度,同时也成就了他刚健洒脱、雄浑朴质的书法风格。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