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艺术网书画广角2017-07-27 18:2751970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增饰、倒置现象备注;本文 文中图片,和 看到的图片 相反 倒着找。我们在探究和欣赏古玺印时,往往为古玺印中形形色色的文字面目及错综复杂的格式形态而困惑,似巨石当道,如浓雾罩顶。通过将其对比分析和探究,又若拨雾观花,纷呈万千,芳艳无比。 异体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增饰、倒置现象

备注;本文 文中图片,和 看到的图片 相反 倒着找。

我们在探究和欣赏古玺印时,往往为古玺印中形形色色的文字面目及错综复杂的格式形态而困惑,似巨石当道,如浓雾罩顶。通过将其对比分析和探究,又若拨雾观花,纷呈万千,芳艳无比。

 异体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古玺印中,同一字形成异体大多与古文字的变更、地域差异而写法不尽相同、印面章法需要增减笔画以及书写者“美化”手法不确定等因素有关。例如古文中,“邦”、“封”两字同源相通,“邦”字甲骨文作“【注字1】”,“封”字甲骨文作“【注字2】”,皆从田、从土,上有植树,会在这里植树为界之意。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另加义符“邑”(城邑),遂成“邦”,以突出封国之意。图一“王邦□玺”一印中“邦”字就几近甲骨文,由于草木形象的不稳定性,其上部连带变异。“王”字竖画出头,此种写法多系战国齐系印作惯写之手法。图二“长启邦”一印中“邦”字加“邑”,意谓地名。此印的“邦”字由于印面小而将“邑”缩减至极。上述两印中“邦”字的不同形态,是同一字形成异体。在古玺中,还有偏旁相通者,如“人”、“女”符通,“土”、“壬”符相通,“口”、“日”、“心”符相混等,这些都是形成异体的原因。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古玺印中时而会有一些具装饰图形的文字,专业术语称之为“羡文”。如图三“邦垂之玺”一印中的“邦”字,右上部草木形呈弯曲状,是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再如图四“蒿□竽玺”一印中“竽”字,竹字头短竖画中加短横成“【注字3】”,与“竹”无别。此写法为战国楚系印惯用的手法。图五“明中”一印中的“中”字,将长竖画向右方折,并连加两斜画呈“【注字4】”形。这些文字的美化处理或方整、或圆转、或推移,变化手法异常灵活。在古玺中,“厷”、“馏”、“徙”、“赁”等字也时具羡文。这也是古玺印文形成异体给释读带来困难的一个方面。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合文,又称合书,指把两字或两字以上的词浓缩成一个汉字书写单位(一个方块字字符)的文字形式,涉及构字部件的置换、重用,有时甚至会减省一部分,而读音则仍保留原本的多音节读法不变。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古玺印中常见的“合文”章法,有印面格式呈合文的、字与字呈合文的、偏旁部首形成合文的。如较早的殷商铜玺“亚罗示”印(见图六),“亚”字格印形与“罗”、“示”两字形成合文格式,其形式在商周图徽中常见。这种文字印形与字符组合玺印印面格式为合文之发端,将象、形、意融会为一体,为丰富印面格式起了极为重要的先导作用。图七“未央”玺印是文字与肖形合文格式之代表,印面主体为肖形虎,虎背上有小印“未央”吉语两字。“泰田左寖上”田字格玺印(见图八)中,“田左”同居一室,将五字印作四字分布,形成全印三密一疏的对比。制作者高妙的处理手法使印面既一致又均衡,既相称又对称,巧思蕴涵其中。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古玺印中字与字形成合文的,如图九“私玺”心形印中,两字皆省笔后合文,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得宜,浑然一体。图十“司马高上”玺印中,“司马”与“高上”分别合文,其打破常规的得法运用,让人拍案叫绝。字与字形成合文,偶尔之间可以减少雷同笔画的重复,缩小空间,化繁为简,提高制作效率。在古玺印合文中,复姓如“上官”、官名如“司寇”、吉语如“敬事”、词语如“乘车”等内容相对较多。始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合文,如甲骨文中有“乙卯”、“五牢”、“小雨”等二字合文,三字合文如“辛亥贞”等。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古玺印中,偏旁与部首形成合文的,如图十一“半侗”一印,“侗”字单人旁与“同”字合文,共用一竖画,既简洁又形象。古玺印合文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古代玺印制作者独到、朴素的人文情怀以及自由、浪漫的审美意趣。他们以高超的智慧与精湛的技巧,为后世创作了无数新奇而生动的“朵朵花儿印”。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在古玺印中,有些印文中呈现“=”的符号,有识者释为合文符或合文中的标识。但也有学者认为,此符号算为“增饰”更为妥帖些。如图十二“凶奴相邦”一印,因为“相”、“邦”二字并未合文,所以“=”还应算是“增饰”。再如图五“明中”一印,“中”字未有合文,也未有省笔,反而增加“=”符,这也不能算是合文的标识。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统观传世古玺印中,大多数合文玺印中“=”符出现频繁,主要体现在复姓如“鲜于”、“上官”,官名如“司工”、“大夫”等内容中,但其中未有“=”符者也不在少数。同样,在西周时期铜器铭文中,“且”、“武”、“王”、“天”、“子”、“孙”、“眉”等字中出现的“=”符,似乎与人物姓名、身份的标注相关。再如先秦“猎碣”铭文中“速”、“奔”、“薪”等字下的“=”符,似表示其内容应为重文或韵文。由此可知,古玺印中出现的“=”符并非合文的标识专指,应理解为特殊增加的、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有所意指之“增饰”更为确切一些。其在古玺中运用,既可以调节印面的平衡程度,又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后世著名金石书画篆刻吴昌硕傅抱石、韩登安等人在篆刻中偶尔运用“=”符作为省略的标注,意为重文。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古玺印中,倒置现象大致有三种形式:一为文字偏旁部首倒置,二为印文序列倒置,三为字体倒置。印文偏旁部首倒置,如图十二“凶奴相邦”一印中,“奴”字呈上下结构。图十三“左司马敀”一印中,“左”字本为上下结构,但在该印中呈左包围结构,并强化了“左”字笔画的舒展与相应的留红,显得既灵动又和谐。图十四“【注字5】昉”一印中,“昉”字左右结构变为右包围结构。由此足见古玺制作过程中,制作者奇巧发挥、随机应变和驾驭文字之能力,其手法既娴熟又见巧思。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印文序列倒置的格式,如图十五“司寇之玺”、图十六“左正玺”。一般常规印文的序列格式是从右至左或回环排列阅读,但此二玺印文则与常规相左,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排列,看来个别古玺创作初期还没有形成从右至左或回环排列的定式。此法在以后的玺印中很不常见。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在传世古玺印中,有极个别玺印文字作了相应的倒置,如图十七“修身”一印中,“身”字呈倾斜状倒置,几乎要跌倒,但由于对角边栏的粘连,大有有惊无险之感。这种处理手法似与印文语意相关。图十八“【注字6】君水”一印中,“水”字通常竖着写,但在此印中将其倒置横着安排,并使中间长画折曲,虽一反常态,但形象逼真。以上两印为作者特意为之,胆大而特别,可谓倒置手法之典型了。图十九圆形印“士君子”中,“子”字倒置,与圆回环安排,在古玺圆形印中也不多见。图二十“司马之玺”一印中,“司”、“之”二字反面倒置。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在数以万计的古玺印中,随着古玺功用的不断发展,其形制变化日益丰富。从商后期至先秦有近千年的历史,其中玺印与其文字至今未破释者多矣,一则由于先秦以前文献的重缺,一则因为出土实物相对较少,缺乏实证,再则一部分古文字随着历史的进步被废除和变改,给释读与欣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可喜的是,经过近千年来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古玺印正逐步被掀开神秘面纱。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blob.png 简述古玺印中的异体、羡文、合文 书画广角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标签古玺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jian-shu-gu-yin-zhong-de-yi-ti-xian-wen-he-wen.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