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对健忘的收藏界来说再恰当不过了,只知道流行的喧嚣而忘记了经典的永恒魅力,来日等到流行成为了昙花一现,那就只剩下对经典作品投资机会错过的遗憾了。

 随着时光的流逝,美术界的一些艺术家离开了我们,有些能留给美术史和收藏界不可磨灭的痕迹,而有些成就卓著的书画家却渐渐地被人们所忘记。究其原因应该源于藏家的健忘。全民收藏热衷于街谈巷议这个“王”、那个“第一”,满眼充斥的都是被媒体、出版物传播烂熟的画家及作品,从而左右着自己的收藏投资方向。受“某某画派”、“某某书风”的蛊惑影响而蒙蔽双眼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这种躁动的心态最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只会横向寻找而缺乏纵向发展看问题的朋友们应听听作品的声音。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产生共鸣而形成的购买意愿可能才是正确的投资方向。曾几何时,孙本长作为中青年国画家的佼佼者,曾获得第六、第七届全国美展的优秀奖和银奖以及“齐白石基金奖”、“日本友好会馆大奖”。其作品《河原嫁女》获得过三项大奖,被画界称赞为“天人合一的巨制,气象万千、动人心魄的佼佼上品”;冯骥才把其山水画定义为“文化山水”。

但在他不幸离世后,其艺术作品在流通领域很少有人问津。据书画艺术网统计,孙本长上拍作品一共只有八件,跟那些当红书画家们作品的上拍流通数量有天壤之别。书画藏家把去世仅仅几年的有价值的画家都忘记了,就更甭说其他早期过世的艺术家了。当几十年后书画市场“泡沫破裂”、“挤干水分”之后,藏界可能感受到“健忘”给自己书画投资带来的灾害。1998年5月2日另一位值得人们纪念的艺术家李伯安倒在了正在创作的长卷前,虽然没有孙本长那么多光耀的奖项,但是作品感人、震撼的程度是异曲同工的。作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所创作的弘扬黄河文明、讴歌民族精神的《走出巴颜喀拉山》却会永世长存。艺术作品的投资依赖于作品的生命力。但像李伯安这样有成就的艺术家去世后,无人再为他宣传、推广、包装,充其量只在河南等地区形成区域性影响,这种现象既是书画市场的悲哀、也是文化和社会的悲哀。当流行的艺术家风光不再时,也正是经典艺术家及其作品重新散发永恒魅力之时,但到那时再去追逐经典就要花更大的投资代价。2001年和2002年云南及湖南两省的美术学科带头人王晋元、钟增亚去世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位颇有建树的花鸟画人物画大家的作品正在淡出书画流通领域,这跟他们去世前人们恶炒其作品的情景反差太大。很少有媒体、展览、网络等传播他们的作品,而现在的大部分书画投资者正是以这些信息来决定投资方向的,只有极少数有心人在用眼睛和独立思考去选择这样的好画家的作品。

 不要由于自己的健忘而失去书画投资的良机,由于自己的偏信而错过了对市场的正确判断。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不应只盯着“流行”,还要更加关注“经典”。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