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宋代是颜真卿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人格魅力与书法风格在宋代文人中获得了极高评价。宋代文 人不仅将颜真卿的书法技艺视为典范,更因推崇其道德人格,把他的艺术成就与儒家理论相结合,构建起 “以人论书”的书法批评体系。本文旨在探讨颜真卿书法在宋代的接受与传播,具体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宋代文人对颜真卿书法广泛推崇的现象,阐明颜真卿在宋代书坛的地位及其书法典范得以 确立的过程和原因。第二部分以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朱长文等宋代学者为典型代表,探究在颜真卿影响 下,“以人论书”这一书法评鉴观在宋代的形成背景与发展脉络。第三部分着重强调颜真卿书法对宋代书风 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其风格对宋代书法创作及审美标准塑造所造成的影响。通过探究上述问题,本文不仅 试图呈现颜真卿书法在宋代的发展全貌,也希望揭示其对后世书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北宋 文彦博 《行草书三札帖》 43.6cm×223cm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
[关键词] 颜真卿 宋代书风 书法 书风 “以人论书”
北宋对颜真卿的研究主要从道德方面入手,构建 起复古与创新的理念。在唐代的书论、书史中,几乎 没有提及对颜真卿书法艺术的评价,这可能是因为颜 真卿在政治上的成就更加突出。北宋初期,欧阳修与 蔡襄极为推崇颜真卿的书法。欧阳修好古文、善书法, 以颜真卿为学习楷模。其用笔沉着有力,端庄劲秀, 稍露锋芒又顿挫有力。
金 武元直 《赤壁图》 50.8cm×136.4cm 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很多论著中,他始终秉持人 品贵于书品的观点。在《集古录跋尾》中,其言:“颜 公忠义之节,皎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像其笔画。”[1] 以目前史料来看,虽并无蔡襄学习颜真卿的具体记载, 但从其书法面貌上来看,他的楷书与“颜体”极为接近。蔡襄曾讲道:“颜鲁公天资忠孝人也,人多爱其书, 书岂公意耶。”此语赞扬了颜真卿的忠、孝、仁、义, 也明显流露出“书因人贵”的意味。 如果说欧阳修从理论层面确立了颜真卿“书因人 贵”的地位,那么蔡襄便是颜真卿实践道路上的追随 者。宋代初期,二人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成为颜真 卿书法最有力的推广者。朱长文《续书断》曾评价颜 真卿为人刚正不阿,且把“颜书”尊为“神品”,认 为“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2]。此外,苏轼 也非常看重颜真卿的人品,十分喜爱颜书的“意趣”, 认为《争座位帖》是颜真卿所有作品中最富意趣之作。
北宋 韩琦 《信宿帖》 纸本墨笔 贵州省博物馆藏
苏轼曾言:“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是一快也。”苏轼作为北宋文坛、政坛的重要人物, 受唐代复古思潮影响较深,认为颜真卿这种刚正不阿 的性情正是儒家所倡之“义”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