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墨留住鹤的家园——李锡武“苇塘群鹤图”系列的艺术追求

 在中国绘画史上,仙鹤作为道家精神的象征受到历代画家的笔墨青睐,留下诸多惊世绝品。虚谷的鹤,冰清玉洁;任伯年的鹤,色彩艳丽;齐白石的鹤,浓墨生辉。

当代画家李锡武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以自然为师,以水乡湿地为题材,创作出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苇塘群鹤图,以笔墨勾画出人类的精神家园。李锡武在解读了历代画鹤的经典作品后,忽有所悟:大师们的笔墨语言虽然达到了极致,但也给后人留下了探索的空间,即他们笔下的鹤大多是静态站立,背景也相对单调,或依傍一块石头,或仅穿插松梅。

油画/李锡武

通过写生他还发现,丹顶鹤生活在芦荡湿地,依靠捕捉水里鱼虾为生。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它们机敏勇敢、不畏风雨的个性,而表现鹤的动态要比表现静态更能张扬这一个性。因此,李锡武将笔墨全用在表现鹤的动态上,或展翅欲飞,或凌空翱翔,让希冀超凡脱俗的心与鹤同飞。李锡武笔下的鹤图,首先是营造鹤的生存环境,以淋漓的水墨画出湿地如旗帜般飘扬的芦苇、大气浩荡的云烟、浑然一体的水泽,来衬托出鹤的高洁与孤傲。

《云蒸芦荡》、《风芦》这两幅作品,全用水墨营造氛围。翻滚的云层,奔涌的潮水,展翅的白鹤如仙子临风,飘飘欲仙,似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气。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墨点,都饱含着画家心灵的激情,其笔墨所承载的是画家对湿地和鹤群宗教般崇拜的炽烈情愫。

油画/李锡武

中国画素有墨分五色之说,《风芦》纯用水墨,将墨之五色用到极致。浓淡愈出阴阳,清雅更显气势,画面底部的滩涂既有龚贤山水中的“黑龚”之法,又有米芾山水中的“米法”,而这些“黑贤”和“米法”,又是笔笔有序,点点含水,浓淡枯涩相融,极尽变化,因而愈发显得水墨浑然,元气淋漓。画中的芦苇,全是书法用笔,有中锋推拉,也有侧锋急扫。其芦叶和芦花,由浓到淡,由近至远,聚散有致,一笔笔都交代得十分清楚。笔力所致,芦苇起伏跌宕,气势磅礴。中国画用墨之诀,说到底就是用水之诀。墨借水洇,水化墨淡。《风芦》中近处的雾气和远处的层云,是画家用墨和用水最显功夫之处。

油画/李锡武

近处的雾障是用淡墨挤出的,而远处的云海是用淡墨和水漂出的,达到了水墨交融、浑然一体的效果。雾的蒸腾、云的奔涌,使人感到风势劲疾,暴雨将至。天空的仙鹤,正惊乍长唳,迎风翱翔,观之似乎能听到翅膀拍打大气的脆响。画家笔下的群鹤,只只都是飘飘欲仙,既是道家精神的升华,又是民族正气的象征。 

油画/李锡武

《云蒸芦荡》首先以水墨泼出层层滩涂和天空云烟,再以枯笔干墨皴出湿地的明暗向背和水中石头的脉络纹理,而后用藤黄掺赭石勾出狂风中的摇曳的芦苇,再用焦墨挤出石涧流水。因墨色随机应变,画面就产生了纵深感。尤其是芦苇,千杆万杆,不仅形态各异,而且有浓有淡,层层叠叠,形成大海波涛般气势。

油画/李锡武

湿地上空,六只仙鹤,聚散有致,翩翩欲仙。在仙鹤的造型上,工写结合,尤其是鹤顶的那块丹顶红,更是匠心独运,更具写意性,富有浪漫色彩。


李锡武每年都要去苏北海滩和黑龙江扎龙丹顶鹤栖息湿地写生,白天看鹤群在天空飞翔,夜晚与鹤共眠,不仅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也对大自然和丹顶鹤产生了特殊的情感,如今,家乡的湿地芦苇已经找不到了,童年的感受已经成为一种永远的生命积淀,成为他用笔墨留住的心底的呼唤。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