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趣”思想在米芾书法创作中的表现 【摘 要】纵观我国历代书法大家,以米芾的个性最为特殊,而欣赏其书法作品,不难发现趣味性较强,而之所以形成这一特点得益于其放荡不羁的个人性格。我国古代大多数书法家推崇的处世方法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十... 画里画外 2025-10-23 10:00 0 72
由米芾“修改波撇”说看唐宋之间“铭石书”观之变迁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认为“颜楷”因家僮“修改波撇”而导致“做作凡俗”之态。学术界 讨论米芾此观时大都立足于“铭石书”与“行狎书”的不同功用和审美立场之上。本文通过对唐 宋之间“铭石书”观变迁的考察,认为自唐... 书画史论 2025-10-16 15:32 0 129
手札与生活——米芾《箧中帖》赏析 《箧中帖》,是北宋书法家 米芾流传后世的一件尺牍。清吴 其贞《书画记》称其作《天机妙 帖》,《宋米芾墨迹故宫法书第 十一辑》则称为《致景文隰公阁 下尺牍》。根据曹宝麟的考证, 这件作品是北宋元祐六年... 书画天地 2025-10-04 09:22 0 93
《秋暑憩多景楼诗》考 ——再论米芾更名时间 张焱(1979— ),男,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与书法艺术融合的交叉领域研究。《秋暑憩多景楼诗》,纸本,纵 27.6 厘米,横 34.3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钤“耆德忠正”[... 书画天地 2025-09-14 12:41 0 340
米芾生卒考 摘 要:米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鉴藏家,无论其书法创作还是书画鉴藏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由于 史料的缺失,学术界至今对其生卒年含混不清,本文以传世文献为主,结合米芾的相关书迹以及四柱八字命理学的... 书画广角 2025-09-14 12:30 0 403
从汉字形态说到书法美学 “人不仅在意识中以理智的方式,而且也以实际工作活动的方式,表现了他自己,从而在自己所创造的那个世界中观察他自己”。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的这段话,深深地启迪我们在自己所创造的书法文字形态中观察其美... 书画艺术 2018-11-09 10:55 0 4881
简说米芾大字观 柳公权的大字在米芾看来病在大小不相称而不自然,那么颜体大字的不自然是出于何种缘故呢?“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或是张颠教颜真卿的谬论。 米芾的论书文字中,有不少涉及到大字榜书。他对唐人大字多不以为然... 书画广角 2018-10-05 23:10 0 2454
小析行草书的发展方向 发展应建立于行草书传统之上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告 诉我们成功不仅来源于自身的努力,我们还要学会运用... 书画史论 2017-12-07 21:51 0 3477
帖学大行的宋代书法 北周衰微之际,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赵宋王朝。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至此结束,国家复归统一。从公元960 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 书画史论 2017-10-27 12:52 0 6286
临米芾尺牍有感 甘典江临《致彦和国士》 在某种意义上,米芾是对“二王”的性情演绎,也反映出宋人对晋人的写意性传承。 米芾的尺牍尤为精绝,几乎是一纸一个面貌,一纸一种性情,一纸一类意趣。 2002年... 书画艺术 2017-08-29 16:15 0 2672
文人清高与洁癖 文人大都好清高。 最早的清高者,大约是以洗耳获名的许由。但他过度的反应,有作秀炒作的嫌疑。 最有名声的清高者,应推屈原。因为自己的忠言得不到楚王的认可,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屈原投江而死。多少... 书画广角 2017-08-01 12:32 0 4450
“晋取韵,唐取法,宋取意” 也评“晋取韵,唐取法,宋取意”在最后部分,朱先生先列出了四个所谓“书法的发展演变规律和特点”。 他提出的第一点是“书法的发展是以人为本,人始终是艺术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始终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这是书... 书画广角 2017-07-24 00:21 0 2854
米汉雯书法欣赏 中国书法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遗迹浩如烟海,其作品汗牛充栋。这对后人来说,既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源泉,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沉重包袱。如何去继承这些传统而又不被传统束缚,如何写出自家的面目而又能... 书画广角 2017-07-19 16:06 0 4451
如何对待千年幸存、流传有绪的名迹 如何对待千年幸存、流传有绪的名迹近期,早已下落不明,原曾著录于《石渠宝笈》的隋人章草书《出师颂》墨迹,却由嘉德拍卖公司征得,并定向出售给故宫博物院,使这件原为清宫内府收藏的名迹物归原主,一时在社会上... 书画赏析 2017-06-18 19:41 0 2889
忆吴玉如先生 近日整理有关书法作品及信函时,再次翻阅了吴同宾先生的来信和吴玉如先生题词的书法作品,14年前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1982年3月,我正筹备昆明青年书法学习组(即昆明青... 书画赏析 2017-06-15 19:45 0 5070
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卷 南京博物院所藏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卷(图均为作品局部)为绢本,纵54.7厘米,横1058.7厘米。换算一下来说,这件作品就是半米多宽,十米多长,在当时绝对是巨制!像董其昌这样的人,其作品非王公贵族、高官大僚是... 书画赏析 2017-06-15 17:13 0 5857
有一种境界他要用一生去陶铸 当代古书画鉴定领域可谓是人才辈出。提起这些鉴定大家的名字,怎么也不能落下徐邦达先生。 徐邦达先生生于1917年,浙江海宁人。他曾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央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理事。徐先生有“徐半尺”(意指... 书画赏析 2017-06-13 22:42 0 3032
集古终能自成家—米芾行书《复官帖》 几乎每一个书法爱好者都想自成一家。有的人从一开始接触书法就产生了这样的念头,许多家长不辞辛苦地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书法班,大多数目的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一字千金的书法家,至少是小书法家。可... 书画赏析 2017-06-12 16:40 0 3626
米芾《苕溪诗帖》 “尚意”是宋人书法的一大特色。所谓“尚意”,即崇尚意趣和尊重个性。有宋一代,“苏黄米蔡”齐名。米芾对同侪各有妙评:“蔡襄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而向皇上“汇报”自己书艺时,则曰:“臣书刷字。... 书画赏析 2017-06-12 12:31 0 7191
以墨迹上石的刻本—《群玉堂帖》(之二) 美国安思远藏《千字文》有张照签题,款署“得天珍玩”,可见为华亭张氏天瓶斋故物。帖末歙县吴云跋,亦涉及此帖流传轨迹:“同治甲戌夏五月中澣,芷舲世讲携群玉堂所刻素师千文一册见视,属为题记。”此处“芷舲”,应是何宾笙... 书画赏析 2017-06-10 19:10 0 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