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标签米芾

从汉字形态说到书法美学

“人不仅在意识中以理智的方式,而且也以实际工作活动的方式,表现了他自己,从而在自己所创造的那个世界中观察他自己”。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的这段话,深深地启迪我们在自己所创造的书法文字形态中观察其美...
书画艺术 2018-11-09 10:55 0 4812
从汉字形态说到书法美学

简说米芾大字观

柳公权的大字在米芾看来病在大小不相称而不自然,那么颜体大字的不自然是出于何种缘故呢?“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或是张颠教颜真卿的谬论。 米芾的论书文字中,有不少涉及到大字榜书。他对唐人大字多不以为然...
书画广角 2018-10-05 23:10 0 2376
简说米芾大字观

小析行草书的发展方向

 发展应建立于行草书传统之上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告 诉我们成功不仅来源于自身的努力,我们还要学会运用...
书画史论 2017-12-07 21:51 0 3404
小析行草书的发展方向

帖学大行的宋代书法

北周衰微之际,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赵宋王朝。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至此结束,国家复归统一。从公元960 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
书画史论 2017-10-27 12:52 0 6102
帖学大行的宋代书法

临米芾尺牍有感

甘典江临《致彦和国士》 在某种意义上,米芾是对“二王”的性情演绎,也反映出宋人对晋人的写意性传承。 米芾的尺牍尤为精绝,几乎是一纸一个面貌,一纸一种性情,一纸一类意趣。 2002年...
书画艺术 2017-08-29 16:15 0 2606
临米芾尺牍有感

文人清高与洁癖

文人大都好清高。 最早的清高者,大约是以洗耳获名的许由。但他过度的反应,有作秀炒作的嫌疑。 最有名声的清高者,应推屈原。因为自己的忠言得不到楚王的认可,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屈原投江而死。多少...
书画广角 2017-08-01 12:32 0 4344
文人清高与洁癖

“晋取韵,唐取法,宋取意”

也评“晋取韵,唐取法,宋取意”在最后部分,朱先生先列出了四个所谓“书法的发展演变规律和特点”。 他提出的第一点是“书法的发展是以人为本,人始终是艺术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始终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这是书...
书画广角 2017-07-24 00:21 0 2770
“晋取韵,唐取法,宋取意”

米汉雯书法欣赏

中国书法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遗迹浩如烟海,其作品汗牛充栋。这对后人来说,既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源泉,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沉重包袱。如何去继承这些传统而又不被传统束缚,如何写出自家的面目而又能...
书画广角 2017-07-19 16:06 0 4342
米汉雯书法欣赏

如何对待千年幸存、流传有绪的名迹

 如何对待千年幸存、流传有绪的名迹近期,早已下落不明,原曾著录于《石渠宝笈》的隋人章草书《出师颂》墨迹,却由嘉德拍卖公司征得,并定向出售给故宫博物院,使这件原为清宫内府收藏的名迹物归原主,一时在社会上...
书画赏析 2017-06-18 19:41 0 2829
 如何对待千年幸存、流传有绪的名迹

忆吴玉如先生

  近日整理有关书法作品及信函时,再次翻阅了吴同宾先生的来信和吴玉如先生题词的书法作品,14年前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吴玉如书法作品欣赏吴玉如书法作品欣赏    那是1982年3月,...
书画赏析 2017-06-15 19:45 0 4970
 忆吴玉如先生

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卷

南京博物院所藏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卷(图均为作品局部)为绢本,纵54.7厘米,横1058.7厘米。换算一下来说,这件作品就是半米多宽,十米多长,在当时绝对是巨制!像董其昌这样的人,其作品非王公贵族、高官大僚是...
书画赏析 2017-06-15 17:13 0 5727
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卷

有一种境界他要用一生去陶铸

当代古书画鉴定领域可谓是人才辈出。提起这些鉴定大家的名字,怎么也不能落下徐邦达先生。徐邦达的书法作品 徐邦达先生生于1917年,浙江海宁人。他曾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央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理事。徐先生有...
书画赏析 2017-06-13 22:42 0 2926
有一种境界他要用一生去陶铸

集古终能自成家—米芾行书《复官帖》

 几乎每一个书法爱好者都想自成一家。有的人从一开始接触书法就产生了这样的念头,许多家长不辞辛苦地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书法班,大多数目的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一字千金的书法家,至少是小书法家。可...
书画赏析 2017-06-12 16:40 0 3540
集古终能自成家—米芾行书《复官帖》

米芾《苕溪诗帖》

 “尚意”是宋人书法的一大特色。所谓“尚意”,即崇尚意趣和尊重个性。有宋一代,“苏黄米蔡”齐名。米芾对同侪各有妙评:“蔡襄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而向皇上“汇报”自己书艺时,则曰:“臣书刷字。...
书画赏析 2017-06-12 12:31 0 6875
米芾《苕溪诗帖》

以墨迹上石的刻本—《群玉堂帖》(之二)

美国安思远藏《千字文》有张照签题,款署“得天珍玩”,可见为华亭张氏天瓶斋故物。帖末歙县吴云跋,亦涉及此帖流传轨迹:“同治甲戌夏五月中澣,芷舲世讲携群玉堂所刻素师千文一册见视,属为题记。”此处“芷舲”,应是何宾笙...
书画赏析 2017-06-10 19:10 0 3962
以墨迹上石的刻本—《群玉堂帖》(之二)

以墨迹上石的刻本—《群玉堂帖》(之一)

南宋偏安一隅,不图恢复,文化艺术却能承先世余烈。因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公私刻帖缕缕不绝,无论数量与质量,均远胜前代,《群玉堂帖》是其中杰出者。 《群玉堂帖》最初以宰相韩侂胄的名义摹刻,实际从...
书画赏析 2017-06-10 18:49 0 6110
 以墨迹上石的刻本—《群玉堂帖》(之一)

影响深远的米芾专帖—《英光堂帖》

南宋一代,米芾专帖特别多。究其原因,似乎可以归于宋人对书法的审美取向。前人论书,认为“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宋四家”中,蔡忠惠端谨平实,个性不够明显;黄山谷个性虽然强烈,但时代气息掩盖一切,新潮有余...
书画赏析 2017-06-10 15:56 0 5188
影响深远的米芾专帖—《英光堂帖》

德忱帖米芾作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又号鹿门居士、米芾外史等。本山西太原人,迁居襄阳,后又居住在江苏镇江等地。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画家、书画理论家。书法作品传世较多,但画迹已荡然无...
书画赏析 2017-06-09 20:04 0 3201
德忱帖米芾作

马琬的《暮云诗意》

元末明初画家马琬擅长山水画,据说他“每遇佳山水,辄必托之于素”。他远师董源、巨然、米芾,近追黄公望;作品以笔墨清润、构图丰茂见长,常被时人高价求购。除了绘画外,他还擅长诗文、书法,被誉为诗、书、画三绝。元末明初...
书画赏析 2017-06-03 17:23 0 2332
马琬的《暮云诗意》

魏晋南北朝篇(之六)

清人拓本,纵25cm,横14.7cm。  《十二月割帖》墨迹曾为米芾收藏,后摹勒上石,南宋人收入《宝晋斋法帖》。墨迹早已失传,现仅有拓本传世。《鸭头丸帖》王献之(其一)纵意直言书胜父,任情走笔白缣裙。...
书画赏析 2017-06-03 14:19 0 2288
 魏晋南北朝篇(之六)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