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头保存有家传《御题棉花图》乌金墨拓片一套,画面清晰、精致,为初拓。每图长宽30厘米×40厘米,共16图,尚未装裱。是一件集绘画、雕刻、诗歌、书法篆刻于一体的清中期文物。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一件上佳的科普作品。

 棉花是重要的生活资料,原产印度,元明时期传入我国内地。方观承(1696-1768)在直隶为官前后达25年之久,光直隶总督就当了20年。他殚心竭虑,关注民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督直期间,到处都留下了他治河的足迹。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稻田种植面积,兴建义仓,为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倾注了毕生精力,是有清一代名臣、著名的乾隆“五督臣”之一。他提倡种植棉花,故直隶种植最广;“农之艺棉者十之八九”,每到收获季节,“此枝已絮,彼枝犹花”,“擘絮如云,堆光若雪”。在此期间,他主持绘制了一套《棉花图》,从布种、灌溉、耘畦、摘尖、采棉,到拣晒、收贩、轧核、弹华、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附说明和题诗。如采棉图诗曰:“入手凝筐暖更妍,襄成衣被晚秋天,谁家十月寒风起,犹向枝头拾剩棉。”短短一首七言,把棉花于民生的重要性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

乾隆帝诗:采棉

 乾隆三十年四月十一日,他将此图呈献给正在南巡的乾隆皇帝。乾隆帝读后十分欣喜,于每图之后再赋诗一首,令此图身价倍增。同年七月十六日,方观承将此图和乾隆帝题诗及一序一跋一并刻石。《清朝通志》图谱略凡二卷中,记载有方观承献图一事。此石现存河北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御题棉花图》拓片之采棉

《御题棉花图》原作现存何处目前尚无确切说法,我们看到的是黑白拓片。画面具有中国民间风俗画的意境,生活气息浓厚,构图丰满,繁而不乱,劳动生产场景布局合理。画面采用的是中国画传统画法,在表现手法上既有严守真实场景的画面,也有打破真实场景的空间布白;既用了单勾画法,也用了复勾画法,在技巧的运用上熟练自如。画面以传统的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同时以点厾的画法表现树木、杂草。用短线条描绘土地、田埂。在画房舍时,用的是界画技法,工整、生动。画面着重表现的是劳动场景,对人物、棉花采用的是阴刻手法,沿轮廓线刻去多余的部分,只留下黑线,留住表现人物眉、眼、口、鼻的线条,使人物、棉花在画面中呈现白色,人物眉目清晰,棉花洁白柔软。在画面主题得到充分表现的同时,再衬以房舍、树木、田埂等物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调和适当留下的黑色空间,整体画面就产生出一种疏密简繁得当、虚虚实实的效果,形成绝妙的黑、白、灰关系对比,产生出装饰性的艺术效果。

 总之,它在对中国画最重要的艺术表达手段———线的使用上,无论是表达人物、山水还是其他不同质地的物体,所用的线型、力度,或柔和、或轻快,或凝重、或秀润,都是人性化的,使作者抽象的心理感受,在画面中尽可能达到完美的体现。《御题棉花图》表达的是棉花———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这一恩惠与人的辛勤劳动的完美结合,宣扬的理念是天人合一。

《御题棉花图》刻在大小不一的十二块端石上。端石质地细腻、滋润,硬度适中,易雕刻,不吸水,粒间间隙小,是最理想也是最昂贵的刻石材料。《御题棉花图》刻石的成就令人赞叹,这可从拓片的清晰、精致得到印证。对此,著名学者、收藏家和文物鉴定专家周绍良先生说:“上石之后,镌刻毫不失神,当出皖工高手,具见乾隆年间艺术成就。”周先生有此推论,主要依据当是经宋、元、明几代,制墨业在江南逐渐兴盛,尤以安徽休宁一带制品最佳。明嘉靖年间,这一带墨家又研制出专供皇家和显贵享用的集锦墨,可以想见当年墨木模制造工艺的高超。墨木模是用石楠木制造的,木质坚细,材料难求。木模雕刻艺人凭借百余种刀具,运用铲、刻、剔、刮等数种刀法,在方寸之间移刻出的书法、绘画名作毫不失神;描绘的各种图案、纹样优美生动,故耗资也十分昂贵。《御题棉花图》问世后,其画面、题诗也曾被墨家制为套墨,且不止一套墨模。先生是藏墨家,文革前收藏有一千余锭清徽墨,其中包括《御题棉花图》。文革之初怕文物散失,全部献给国家;但凭着他对历代徽墨的了解,将拓片与各类套墨相比较,所得的推论应是可信的。况且方观承本人恰是安徽桐城人,桐城与休宁隔皖江相望,以他对各地风俗人情的熟稔,对那里墨工的文化素养之高、技术之精,应是了解的。因此,请国内一流的刻工去完成他一生中最值得称道的一项业绩,应在情理之中。

 最后,对《御题棉花图》首页序言不能不提上几句,因为它与康熙三十五年宫廷画家焦秉贞所作《耕织图》有关。焦把图绘好后,康熙帝在每幅图后都题了诗,表达了他对劳动的赞美。最后他在为《耕织图》的序文中写道:“古人有言:衣帛当思织女之寒,衣粟当念农夫之苦。朕惓惓于此,至深且切也。”《御题耕织图》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以农为本”的思想,对教育官吏重农、爱农和宣传农桑知识都有重要作用。故问世后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引发很大反响。此图后来有多种流传方式,如摹本、刻本、勒石、烧瓷等等,其彩色原本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乾隆帝执政后,曾将此图雕刻在石板上嵌于颐和园长廊,并题诗:“玉带桥边耕织图,织云耕雨肖东吴。”正是因为此图有如此重要的典范作用,故方观承特置此序文于《御题棉花图》首页。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