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标签篆刻

评《陆康印象》

《陆康印象》又是一本不容易定位的书。“印象”是个双关语,通常指外部人或事物给主体的心理留影,又可释读为印章的面目风格。翻览此书,总体感觉是一部陆康的印谱,卷首的胡建君同题长文如同序言,大致每件篆刻配以精短的释读...
书画广角 2018-11-16 20:27 0 4392
评《陆康印象》

锲而不舍姜寿民

青岛书协原副主席姜寿民是山东上世纪80年代中后叶就知名的书法篆刻家,尤其是他的大篆金文篆刻不仅在山东,放之全国印坛也是熠熠闪光的。 “吉金真乃古,刻划老姜工。格逸人如逸,清明遽可风。”先秦古玺一路的古...
书画创作 2018-10-05 21:40 0 5034
锲而不舍姜寿民

钟以敬浙派承前启后者

西泠印社之名已有横匾竖牌,尚缺摩崖刻石。钟以敬沉默片刻,提笔在石壁上题写了“西泠印社”四个小篆大字。吴潜乃刻碑高手,随后即取铁锤钢钎将其凿制成刻石作品。 钟以敬出生于一个儒商家庭,广有资产,在优裕的环...
书画艺术 2018-10-04 21:54 0 2651
钟以敬浙派承前启后者

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与诉求

赵熊,1949年2月1日生于西安,陕西当代书法家。是二十世纪陕西印坛第三代印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陕西印坛卓有建树的领导者和创作者,是当代陕西书坛的中青年创作骨干。他在书法篆刻艺术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他的德、才、...
书画创作 2017-12-14 15:19 0 3192
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与诉求

吴颐人

吴颐人,原名吴一仁,一九四二年生,上海人。原上海闵行书画院院长。师从钱君陶、钱瘦铁、罗福颐等前辈大师,研究书、画、篆刻五十余年。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在半个世纪的从艺生涯中,颐人...
书画大家 2017-10-25 13:00 0 10938
吴颐人

朱关田是印佳,还是字好?

 朱关田,浙江绍兴人,1944年生。他1964年至1971年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本科)学习,1979年至1981年再入浙江美术学院进行中国画系书法研究生学业的学习。...
书画艺术 2017-09-12 11:41 0 5337
朱关田是印佳,还是字好?

凤城篆刻张文国

印章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仅为方寸的一块石料,天地虽小,气象万千,它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历代被习惯地称之谓“金石书画”而登上了大雅之堂。 张文国 书法 古城银川,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治...
书画天地 2017-09-11 21:29 0 3798
凤城篆刻张文国

揭秘传国玺

图二 《汉书》:“汉高祖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奉上始皇玺。”很明确,该玺是“汉传国玺”而非“秦传国玺”!这也是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传国玺之名。 据虞喜《志林》所记,这方传国玺并“不在六...
书画艺术 2017-08-28 14:11 0 3048
揭秘传国玺

忆罗叔子

罗叔子,比我长几岁,有同好,相交甚契,过往甚密,谈笑甚欢。但我老伴就怕他说话。他是湖北人,嗓子又大又沙哑,她一听就躲开。躲开正好,我俩可以畅聊。 叔子是个才子,能书能画能治印,能文能诗能鉴定,且懂工艺...
书画艺术 2017-08-21 13:37 0 2639
忆罗叔子

入印文字的“守”与“变”

一般说来,篆刻所用文字皆为篆书,因而“篆刻”实乃“刻篆”是也。然而篆书毕竟与印面所用文字有所区别,必须经过“印化”才能入印。如果直接将《说文解字》中的篆字搬来,势必不协调。当代发掘出土的资料越来越丰富,印人的审...
书画艺术 2017-08-15 17:51 0 3243
入印文字的“守”与“变”

篆 刻 浅 谈

篆 刻 浅 谈    篆刻是刻印的通称。因刻印一般用篆体字,大多先刻(章法)后可,故称“篆刻”。刻印的字体除先秦大篆、秦小篆、汉篆外,还有隶书、揩书、魏碑、行书等。  篆刻取用的材...
书画广角 2017-08-03 20:20 0 2489
篆 刻 浅 谈

太原园林古建筑彩画学会

    山西省太原市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太原地区园林、古建筑彩画工作者自愿结合的群众性学术团体。1986年9月成立。旨在团结广大园林、古建筑彩画工作者,为继承发扬我国传统古建筑彩画艺术,培养人...
画里画外 2017-05-15 13:55 0 2520
太原园林古建筑彩画学会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