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明清篇(之十九)(63)

书画艺术网书画广角2017-07-24 16:4118700
翁方纲柔毫裹足笔尤苛,考据精严题跋多。金石重光碑版见,覃溪撩动起微波。【阐说】 清代汉学的繁荣直接导致了金石之学的兴盛,进而带动对北朝碑版的重视,催生了碑学的中兴。翁覃溪虽然不是碑学的旗手,却是金石学的主将。尽管笔底依旧锁在帖学的牢笼之中,但是他竭力搜寻碑版石刻,为碑学之兴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引来书坛的一场大变动。 至为可惜的是覃溪的书...

翁方纲

柔毫裹足笔尤苛,

考据精严题跋多。

金石重光碑版见,

覃溪撩动起微波。

【阐说】

 清代汉学的繁荣直接导致了金石之学的兴盛,进而带动对北朝碑版的重视,催生了碑学的中兴。翁覃溪虽然不是碑学的旗手,却是金石学的主将。尽管笔底依旧锁在帖学的牢笼之中,但是他竭力搜寻碑版石刻,为碑学之兴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引来书坛的一场大变动。

 至为可惜的是覃溪的书法,一似裹脚的老妇,总是伸展不开。他始终没能放开手脚,挣脱精谨考据的羁绊,而只是拘泥于一点一画的古法,极尽精微,以至于“因小失大”,没有实现对帖学的突破。

明清篇(之十九)(63) 翁方纲 第1张

钱沣

毫端磊落拓苍穹,

总有高风慕鲁公。

岂必英才天下妒,

恨无花甲转成空。

【阐说】

 钱南园把清代学颜之风推向了一个高峰。他的大楷在充分把握鲁公笔法、字法、章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家风。笔法上,他并不似鲁公的那般粗重,同时又强化了横平竖直的稳健特色,简化了点画起收的笔法,唯独突出了钩画的修饰,使得结字于沉稳之中透着些许锐气,不至于显得呆板笨拙。境界上,他变鲁公的沉雄为开阔,作品整体显得宽博方整,十分大气。

明清篇(之十九)(63) 翁方纲 第2张

 钱南园对颜体的体悟与创制实际上超出了传统帖学的范围。颜体本身正是碑与帖的上好结合点,当年鲁公的书法便是直接承继南朝“二王”一派与北朝碑版一路而来。

后来,艺术风格儒雅一些的学颜(比如张照),成为帖学的堡垒;艺术风格老辣一点的也学颜(比如何绍基),其风格则接近碑学的阵营。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标签翁方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ming-qing-pian-zhi-shi-jiu-6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