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堇的《梅下横琴图》

 “气韵生动”的画作是匠心独具的绘画者绘制出来的。绘画者用精妙的笔墨语言、丰厚的艺术学养绘制出“气韵生动”的作品,被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欣赏者感知。这样的互动,使“气韵”得以跨越时空,将相距千百年的知音的心拉近,共同步入艺术的王国。这是我多年前在上海博物馆欣赏杜堇的《梅下横琴图》(见上图)时的感受。现在再来欣赏此图,仍有老友重逢的感觉。画中,生动的气韵很好地展现了杜堇的内心世界,让我得以与这位五百多年前的画家做一次精神交流和心灵对话。

  杜堇的《梅下横琴图》为绢本,设色,立轴,纵207.9厘米,横109.9厘米。此图原为著名的苏州顾氏过云楼所收藏;解放后,由顾氏的后人沈同樾等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此图描绘的是一位高士携两个童子在山坡平台上抚琴、赏梅的情景。画中部绘老梅树一株,树身虬曲,如苍龙盘空;枝梢上,小花初绽,如繁星点点,娇香弥漫于空气中。远处,被云雾笼罩的山峰虚实相间、出没不定,用笔实处厚重、虚处缥缈,尽显旷远、幽寂之态。近景的坡石以斧劈皴写出,坚凝刚劲、力沉势重,用笔雄健浑厚,增强了画面的稳定感。端坐于老梅树下的高士,轻倚树干,手抚琴弦,仰望着枝头灿若烟霞的点点梅花。天籁和着琴声,梅香随雅乐四溢,此时的幽谷呈现出一派静逸、清香之境,让高士和他身旁那两个煮茶、捧盏的童子都沉醉其中。就连我这个欣赏者也沉浸于这美妙的境界里,思绪随画意而飞扬。

  技法上看,《梅下横琴图》中的山峦、树石用笔接近马远、夏圭,劲健爽利;只是,远山、梅树和坡石边的细竹用笔较为柔和、精巧,让人有一种温婉、娴雅的感觉。高士、童子刻画精细、造型准确、神态生动,面部略敷浅粉;冠巾、衣裳、布鞋设色清雅,衣纹用笔劲利、流畅,于提按顿挫中尽显清新、秀逸之格调,这应是杜堇在吸取李公麟和张渥用线技巧的基础上又进行创新的结果。平台边,临涧的石砌栏杆和童子身前煮茶的用具都刻画得极为精细,充分体现了杜堇不凡的界画功力;而图右上方三行秀雅的题款,则体现了他在书法方面的精深造诣。这题款为全图增添了几分优雅的文人气息。

   杜堇,具体生卒年不详,生活于15世纪。原姓陆,后改姓杜。字惧男(一作爠南),号柽居古狂、青霞亭长,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精诗文,擅绘事。工人物、山水、花鸟,尤工白描人物,被推为“一代白描高手”。其白描人物继承李公麟的画法,造型准确、笔法细劲、风格潇洒;山水师法宋、元诸家,多取南宋院画体格,并参以元人意韵,吸收黄公望、吴镇的笔墨技巧,作品在缜密谨严的法度中透出秀逸清婉的风韵;楼阁界画亦严整有法,以精雅取胜。与郭诩、吴伟、沈周齐名。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