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美协副主席郑连群是一位积极进取而又敢于放弃的有思想的画家。他善于放弃和摆脱各种名利的负累,潜心学习探索诗文、书画,打下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他擅长绘画,工写俱佳;其诗文、书法同样为同仁所称道。从事任何一个行业,涉猎越广,牵扯的精力就越多,因此必须放弃其他很多事情以解身,而更多的时候是放弃名利和安逸。在几十年的从艺历程中,郑连群就是这样不断放弃各种利益而前进的。

 一、放弃门外世界的精彩,闭门苦读

郑连群绘画作品欣赏

 郑连群,一眼看去就有画家的感觉,但没有那种故纸堆里读旧书的人的感觉。他曾师从寇梦碧先生研习诗词、文章,写了很多七言诗和骈体文著述。他为自己的画室取名为“心鹤草堂”。“心鹤草堂”出自韦应物的“心同野鹤与尘远”一句,体现了郑连群淡泊的情怀。他崇尚老庄,淡泊名利,以“养拙”自勉,乐得闭门读书、作画。有时,他通宵达旦地读书,坐着看累了,就躺下来接着读。左边一堆类书,右边一堆词典,每有心得,他就用笔记下来。

 闭门读书听起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不过,要看读什么书。读闲书,自然悠然自得;但如果是读专业书籍,一心研究学问,则极为寂寞,必须抵制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的诱惑。当紧闭的国门砰然打开,国外的新鲜事物如潮水般涌入,从未有过的精神和物质享受撩拨着人们的内心时,郑连群仍一心读那些生涩费解的经、史、子、集。文学素养对画家来讲至关重要。郑连群以自己较高的文学素养创作出许多意境深邃的作品。他的国画作品不仅是对景物的摹写,而且也是其思想的诉说。应该说,正是因为郑连群放弃了外面花花世界的享受而专心读了许多书,所以其作品才深藏着较为丰厚的文化底蕴。

 二、放弃卖画的丰厚酬金,笃志创作

郑连群绘画作品欣赏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天津杨柳青画店开始收购郑连群的国画作品。他给画店画了大约八九年时间的画。其间,他卖画所得的收入每月至少几百元。正当他的画卖得非常好的时候,他却毅然决定不再为画店作画,而是专心搞自己的创作。因为他意识到成年累月地为钱而画,一心只想着怎么画才好卖,就不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郑连群放弃了卖画的酬金,摆脱了金钱的奴役而专心创作,因此才在绘画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此可见,放弃也是一种收获、一种勇气。

 三、放弃独宗一门的安逸,转益多师

郑连群绘画作品欣赏

 能拜到名师学画,那是多少学画者的梦想。郑连群最初专师著名画家爱新觉罗·溥佐,学了接近十年。之后,他开始遍临徐渭任伯年吴昌硕等明清及近现代名家的作品。郑连群认为,老师与学生的天赋、素养、阅历等不尽相同,若只学一位老师的绘画风格,必然会失去自己的艺术特色,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审美理念去认识传统、学习传统,博采广取。通过融会多家,他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绘画水平。

郑连群绘画作品欣赏

 郑连群认为,画家在从师的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重新发现传统笔墨中的美学语言,要从新的角度认识传统,并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才思和情怀,这样的创作才有意义。他正是以此理念来指导创作的。他画中的山石多以泼墨法表现,且连勾带皴,中锋、侧锋、挫锋、逆锋兼施,形无常态,笔无常法,妙趣天成;雨竹酣畅淋漓,雪松苍劲秀逸,既不失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又有不同于前人的审美取向和品位。

郑连群绘画作品欣赏

 画家要想创新,还要师法造化、深入生活。郑连群为画马经常到跑马场观察马的神态举止,体会它们的情绪变化。为表现骏马肌体的质感,他在画面水分半干时对骏马进行分染。等罩染上色彩后,马的身上就会有一种毛茸茸的感觉。有时,他也尝试用水洗法画骏马。他笔下的骏马有截然不同于他人的风骨,在看似不经意处又独具匠心。另外,他以破墨法画雨竹,也颇有新意。并且,他把雨竹创作视为抒发胸中意气的一种生命方式,借以诠释自己复杂的人生感受。

郑连群绘画作品欣赏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追求,如今的郑连群已成为天津画界的中坚力量。1984年,天津电视台拍摄了他的个人新闻专题片《梅花香自苦寒来》;1985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他的专题电视片《艺术家的昨天与今天》。这些在当时都算得上是殊荣,但郑连群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仍旧埋首案头,一心创作。2002年,他的国画作品《江陵初雪》获“纪念毛泽东5·23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2005年,天津电视台拍摄了他的个人专题艺术片《笔情墨韵写精神———记画家郑连群》……对于这些成就的取得,郑连群平静地说:“它们只代表过去的成绩,而不代表将来。”

 在郑连群的办公室里,桌边、墙角堆着一摞摞艺术团体寄来的信件,多是艺术活动的邀请函,他几乎不曾拆封。他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用有限的精力去做无限的“游戏”。这便是他的选择、放弃之道。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