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照,字东生,濩泽(今山西阳城)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靖康年间,金兵攻打汴梁(今河南开封),中原人民纷纷抵抗。萧照在太行山参加义兵,遇到逃乱的李唐。他一向仰慕李唐的画名,即拜李唐为师,并随之南渡至临安(今浙江杭州)。李唐亦感其德,竭尽所能地教他。萧照因此画艺大进。高宗绍兴年间,萧照中补迪功郎,任画院待诏,被赐予金带。他擅画山水、人物、舟车、屋宇,并能画大型壁画。其山水画介于工整与雄放之间,苍劲之处不失求实之笔。其名款常作石鼓文,书于树石间。《中国绘画史》说他“画山水、人物、异松、怪石,苍浪古野”,《画传》称他“画得北苑法,而皴法遒劲过之。尤喜为奇峰怪石。望之,有波涛汹涌、云屯风卷之势”。他与其师李唐及同时代的李迪、苏汉臣齐名。从他现在仅存的几幅画作来看,皆笔健墨重、苍莽葱郁、气势雄伟,画境臻妙,技法酷似李唐。

  我们现欣赏的萧照《秋山红树图》(见右下图)为绢本设色色,纵28厘米,横28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画中山峦重叠,颇有雄伟之势;红叶如炽,已有飘零之意;溪水潺潺间,倚岸之轻舟上,一个船夫正撑舟出航;而刚离舟登岸之人,则肩担重物,躬身行走在入山小径上。远山渲染得浑厚、凝重,近处的山石用笔大胆、泼辣,树木、人物用笔苍劲、有力。画家似在不经意间绘出物象,但笔笔又合乎法度。其画风、技法显然是从李唐那里继承下来的。这件红叶与秋山相映、扁舟往还于江上的佳作,堪为萧照的代表作。

  萧照所处的南宋,山水画已由五代、北宋全景式的崇高、壮阔,变为边角式的细腻、清雅。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一是因为国运更迭,二是因为画家和欣赏者的审美取向发生了变化。当然,这还与画家生活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秋山红树图》就是一幅重意境营造、以抒情为目的、充分发挥水墨性能的具有南宋典型绘画风格的山水画。边角式构图不讲求所绘物象的完整性,只是对物象的某一局部加以集中、强化描写,以此来代替“全景”。这种构图方式虽只截取物象的一部分,但作品不会让人感觉残缺不全,相反还会让人觉得构图更简洁、主体更突出、境界更完整。这就是李唐、萧照等人在中国山水画上的新创造。

  有一个关于萧照绘画的故事,在画史上传为美谈。那就是他在孤山凉堂画壁画的事。据《四朝见闻录》记载,孤山凉堂是西湖风景的一个奇绝之地。凉堂规模壮丽,堂外种有梅花数百株,以供皇帝游玩。凉堂建成了,但里面的墙壁还是空白一片。宋高宗下令,在他来凉堂之前,把四堵三丈高的墙上都画好画。眼看第二天宋高宗就要驾临,但凉堂的四壁还是空空的,急得太监们团团转。他们情急生智,请萧照在壁上作画。萧照欣然应允,但提出一个要求:准备四斗宫制好酒。萧照天黑时来到孤山,每一更鼓响,就喝一斗酒,画一堵墙。四更鼓响过后,四斗酒喝光,四面壁画也全画完了。他喝得酩酊大醉,被人抬回。第二天,宋高宗来到凉堂,环视四壁山水画,十分赞赏。当他得知壁画出自萧照之手时,便赐予萧照一些金帛。这个故事也许有些夸张,但从萧照的另一代表作《中兴瑞应图》这个被人们称作“穷工极妍”的艺术珍品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其绘画技巧之高。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