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潘天寿的“诗画融合”观念及其诗意画创作的方法 摘 要:潘天寿不仅是一位著名画家,也是一名出色的诗人。潘天寿创作了许多诗意画作品,其笔下的鹰、松、荷 等图像都带有明显的诗意。潘天寿的画与他的诗是相通的, 正如其所曰:“文通妙绘造化师。”无论是从绘画对诗意... 书画史论 2025-08-11 21:44 0 140
开放性研究潘天寿学派 2006年我完成了一个浙江省规划课题:《潘天寿学术思想研究》,结论部分有三个“形成”,认为潘天寿已“形成了一个思想体系,形成了一个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学派”。12年前讲潘天寿学派,算是一个前奏。去年文化部在京举... 书画艺术 2018-11-02 23:21 0 4371
潘天寿“拉开距离”的当代意义 今年是潘天寿诞辰120周年, 潘先生的人格、艺术和思想,很多方面值得我们纪念。但我认为, 潘先生的“拉开距离”,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问题。 这个时代的世界,趋于世界化,即所谓地球村,是平铺化(... 书画史论 2018-10-12 23:00 0 3013
有感于杭城的两个画展 潘天寿画展是继去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后移师杭州的又一次大亮相,虽然他的作品我多次看到过,但展厅正中悬挂出巨大尺幅的作品依然让我怦然心动。潘天寿是当代中国四大家之一,对于他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地位,早有定论,无须赘言。我... 书画市场 2018-10-10 22:26 0 2767
《岁朝图》小议 自有清以来,文人爱画《岁朝图》。一年一岁,除旧迎新,寓迎春之美意于案上清供间。因此,凡岁朝题材,必不免于文人案上文玩雅器,尤不可免者必有寓意富贵之牡丹、象征清骨之梅花、代指神仙之水仙,而若花瓶之放案上寓意平安,... 书画史论 2018-10-05 23:08 0 3964
翰墨传承 后继有人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藉以交流信息,传承文明。然而,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钢笔、圆珠笔的日益普及,作为书写工具,毛笔渐渐淡出。时... 书画艺术 2018-09-18 11:19 0 3986
吴昌硕与他的“朋友圈” 吴昌硕,从苦于生计的乡村秀才到领衔海上的艺坛耆宿,其一生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而至民国,游学、游宦、游艺的足迹辗转湖州、杭州、嘉兴、苏州、上海等地,更曾远赴京津、北上山海关。吴昌硕中年时作有《怀人诗... 书画收藏 2018-09-16 17:11 0 3300
偶作人物亦多别致 王犁1970年生于浙江淳安。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 育学院副教授,博士。出版有文集《书桌画案》《排岭的天空》 《忍不住的表达》,以及个人画册多本。摘 要:潘天寿先生涉猎花鸟、山水、人物、 书法、篆刻等传统... 书画广角 2018-07-20 10:43 0 19353
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 潘天寿先生潘天寿(1897.3.14-1971.9.5),浙江宁海人。画家、教育家。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1920年毕业,回宁海下正学高小教书,工作之余自习绘画、书法、诗... 书画新闻 2018-01-19 20:29 0 3939
梅雨初晴--潘天寿 梅雨初晴 作者:潘天寿 创作年代:1955 规格:107×107.2cm 材质:纸本水墨设色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 、寿者。现... 艺术品市场 2017-11-10 13:30 0 6958
潘天寿花鸟画霸气侧漏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号:寿者,浙江宁海县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擅画花鸟、山水,兼善指画,亦能书法、诗词、篆刻。曾任中国文联委员... 书画赏析 2017-11-06 22:05 0 5239
潘天寿《佛寿无量》真伪辨析 潘天寿书画赝品近年在国内拍场屡见不绝。有些造假者甚至连馆藏品也不放过;拍品《佛寿无量》就是一件克隆伪作。真迹《佛寿无量》(见图一),现藏于江苏淮安市博物馆。此图乃潘天寿为其友人徐伯璞先生所画。徐伯璞,山东肥城人... 书画市场 2017-10-12 15:55 0 3676
潘天寿——听天阁画谈摘录 【用 笔】吾国文字,先有契书而后有笔书(笔书中有毛笔书、竹笔书,说文:聿,笔也,作隶,从手执竹枝点添书字之形象也。漆汁浓腻,不易行走,故笔画头粗尾细,形如蝌蚪,故称蝌蚪文焉)。吾国绘画亦先有刀画,而后有笔画,其... 书画天地 2017-09-20 20:27 0 6939
潘天寿 潘天寿 先生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浙江省宁海县人,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号雷婆头峰寿者等;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后师从吴昌硕;中华人民共和国... 书画展厅 2017-09-20 11:56 0 26536
潘天寿谈用色 吾国祖先,以红、黄、蓝、白、黑为五原色,定于眼中之实见也。故黑、白二色,为独立自存之色彩,非红、黄、蓝三色相互调和而可得之。调和极浓厚之红、青二色,虽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国习惯,向称之为“玄色”,非真黑色,浓红... 书画天地 2017-09-20 11:50 0 3227
潘天寿谈用笔 晋王羲之《笔势论》云:“每作一面,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是点画中,皆绘画也。唐张彦远《论画六法》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 书画天地 2017-09-20 11:45 0 2842
林风眠与赵无极:顶尖人物的师生关系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因工作关系,同徐盼秋先生(时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来往较多。他同林风眠是好朋友,因而相邀一起吃饭时,林谈起了他的得意门生赵无极。林风眠、赵无极都是艺术界的顶尖人物,两位是师生关... 书画艺术 2017-09-04 20:52 0 2489
潘天寿“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四个字,是潘天寿的学生们对他的普遍赞誉。只要是跟他上过课、读过书的,几乎是众口一词,都说他敦厚、善良、耿直、守信。不论是他家乡的正学高小,还是上海的女子工校、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昌明艺专以及杭州艺专... 书画艺术 2017-09-04 20:36 0 1951
高冠华—不与人争与己争 1996年,我买了一本册页,请求恩师高冠华先生题词。高先生略加思索,就提笔挥写道:“嘉品老弟:不与人争与己争!不羡虚名百岁巅!不死不息!这是我奋斗一生的‘三不’决心。一九九六年高冠华题赠于北京。”(见右下图)高... 书画艺术 2017-08-25 20:21 0 1879
吴茀之亦擅山水画 众所周知,吴茀之(名谿,以字行)是一位写意花鸟画名家。其实,他不但在花鸟画领域成绩卓著,山水画也出手不凡,只是因为他创作的山水画数量很少,故而未得到太多的关注。1928年刊印的《茀之画稿》中就收录了六幅山水画,... 书画艺术 2017-08-22 14:36 0 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