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潘天寿不仅是一位著名画家,也是一名出色的诗人。潘天寿创作了许多诗意画作品,其笔下的鹰、松、荷 等图像都带有明显的诗意。潘天寿的画与他的诗是相通的, 正如其所曰:“文通妙绘造化师。”无论是从绘画对诗意的 转换和拓展,还是从画家的情感注入和表达上看,潘天寿的 诗意画都可堪称典范。潘天寿从“诗画一律”的传统观念出 发,在方法论层面上对诗意画的创作进行了阐述和探索。我 们对于潘天寿的诗意画创作及其“诗画融合论”的认识还很 不够,甚至还远远没有在这一物阜之矿采撷到它的精华。探讨潘天寿的“诗画融合”观念及其诗意画创作的方法论不仅 可以拓展我们对于潘天寿绘画的全面认识,而且对于我们当 下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都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潘天寿;诗人;诗意画;诗通妙绘
一
谈到诗意画,人们常常会想到古代的王维、苏轼、马 和之,近现代的陆俨少、傅抱石等画家,可能很少有人会想 到潘天寿。目前只有潘公凯的《诗画因缘——从父亲的作品 想到诗画结合》、倪贻德的《读潘天寿近作——试谈中国画 诗、书、画、印的结合》和黄光男的《潘天寿的画境诗意》 等不多的文章论及潘天寿的诗意画,而且也都不够系统。倒 是专门探讨潘天寿诗艺的论文不少。这也说明,作为诗人的 潘天寿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潘天寿诗为画掩,其诗艺成就完全可以不依赖画名而独 立成家。吴昌硕曾赠其篆书对联:“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 街谈总入诗。”[1]428既赞其画,也誉其诗。
潘天寿 少陵诗意图 79.5cm×46.5cm 1961年
《潘天寿诗賸》 《潘天寿诗存》收录旧体诗数百首即是潘天寿作为诗人身份 的明证。如《简刘振瑛云阁昆明》诗:“避秦无地复何之, 结识穷荒亦自奇。明烛荆薪元亮酒,孤舟丛菊少陵诗。海因 尘尽波能阔,菜许圆肥计未迟。便下襄阳期不远,邕宁已报 建旌旗。”[2]104此诗写得纵横捭阖、引经据典、情真意切。再 如《盘龙寺看梅》(其五)诗曰:“无分枝北与枝南,人立 东风已半酣。谁与今宵花下饮,举头新月正初三。”[2]89全诗 虽然不着一梅字,但却句句写梅。潘天寿的诗在画家圈里足 以与吴昌硕、齐白石的诗相媲美。潘天寿的诗人身份对于他 的诗意画创作具有特殊意义。
潘天寿非常喜欢李白、李贺的诗,但潘天寿对杜甫的 诗亦是极其崇拜的,如他曾写诗赞赏杜诗:“神妙兼全成大 雅,风骚百代少陵诗。”[2]59潘天寿画过多幅杜甫的诗意画, 如杜甫草堂就藏有潘天寿的五幅杜甫诗意画,是《写少陵诗 意》《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微风燕子斜》《少陵诗 意》《望岳》。
这五幅诗意画作品在潘天寿的全部绘画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颇值得我们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画鹰是潘天寿的常见主题。只要我们把潘天寿绘画中的 鹰与杜甫诗作中的鹰相比较就会发现,两者在气质上具有高 度的相似性。杜甫的《画鹰》全诗是:“素练风霜起,苍鹰 画作殊。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 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3] 每次品读潘天寿的鹰,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杜甫的诗 句。杜甫的《画鹰》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疾恶如 仇的激情和壮志凌云的豪气。潘天寿笔下的鹰,造型大胆、 构图巧妙,表现出潘天寿对杜甫诗意的独特感受,尤其是对 于“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诗句的表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ttptsdshrhgnjqsyhczdf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