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潘天寿画作题款与构图关系探讨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10-17 10:03860
潘天寿作为近现代中国画坛的巨匠,其艺术作品不仅在笔墨运用上独树一帜,更在构图与题款方面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与深厚的艺术修养。本文旨在探讨潘天寿作品中题款与构图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影响,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分析,揭示其如何通过巧妙的题款布局与独特的构图手法,共同营造出既有形式美感又富含深邃意境的艺术作品。图1 潘天寿国画《睡猫图》中国美术馆藏潘天寿(1897—19...

潘天寿作为近现代中国画坛的巨匠,其艺术作品不仅在笔墨运用上独树一帜,更在构图与题款方面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与深厚的艺术修养。本文旨在探讨潘天寿作品中题款与构图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影响,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分析,揭示其如何通过巧妙的题款布局与独特的构图手法,共同营造出既有形式美感又富含深邃意境的艺术作品。

潘天寿画作题款与构图关系探讨 潘天寿 《睡猫图》 第1张

图1 潘天寿国画《睡猫图》中国美术馆藏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浙江宁海人,著名的画家、教育家。他远承五代两宋董源、巨然、马远、夏圭及元代吴仲圭、方方壶,近法石溪、八大、石涛及吴昌硕诸家,取精用宏,博采众长,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潘天寿的作品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笔墨雄浑,布局奇崛,意境高华,气势磅礴,是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大家。

潘天寿画作题款与构图关系探讨 潘天寿 《睡猫图》 第2张

图2 潘天寿国画《雁荡山花图》潘天寿纪念馆藏

一、潘天寿作品的构图特点

题款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标识作者、创作时间、作品背景等基本信息的功能,更在画面中发挥着调节构图、丰富意境的重要作用。潘天寿的构图倾向于奇险一路,经常采用“造险”、而又用题款“破险”的手法平衡画面。其书法功力与绘画艺术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其作品的独特魅力。

1.新奇壮观,以奇配奇

与常见中国画传统布局不同,潘天寿的构图往往追求新奇壮观,不落俗套。他善于从高处、远处、大处和最新处立意,使画面充满视觉冲击力。例如,《之江远眺》一画中,他将一丛竹林置于近景进行详细描绘,而将主题之江置于远处,留出大片空白,通过两岸淡赭色的烘托和江中白帆的点缀,营造出一种壮阔而深远的意境。这种构图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常规布局,更使画面充满了新奇感和视觉张力。

2.重在布虚,以虚求实

花鸟画中的虚实处理,潘天寿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布虚是布置中的关键,空白搞不好,实处也搞不好;空白搞得好,实处就能好。他在《中国画题款研究》一书中提到:“画面上尽情应用空白的理由,不是因为空白上,没有东西,没有色彩,而是为着使所画的主题要特殊显现于画面,因此就将主题四周不重要的种种附带物象和色彩,完全略去,不加描写。”在他的作品中,空白往往被赋予了重要的视觉和心理意义,成为画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双鱼》图中,除两条鱼和一处穷款外,画面再无其他笔墨,但正是这种大片的空白,使人感觉到鱼是在江河之中游动,从而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想象力。

3.善于造险破险,追求动态平衡

潘天寿的构图还善于运用造险破险的手法,通过大胆的布局和巧妙的位置经营,使画面在动态中达到平衡。例如,《雄视图》中,一块近似不等边三角形的巨石倒立在画幅中间偏右处,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造成一种“岌岌乎危哉”的险局。然而,他巧妙地在图左山间引出一水,潺潺下注,既破了“险”,又点明了主题,使画面在视觉上达到了平衡与和谐。

二、题款在潘天寿作品中的作用

1.调节画面章法,增强形式美感

题款在潘天寿的作品中不仅具有标识作用,更在调节画面章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根据画幅的结构和布局灵活安排题款的位置、大小和字体,使题款成为画面章法的重要元素。例如,《睡猫图》(图 1)是潘天寿的一幅指墨画作品,整幅画面的主体,大块的岩石分依右下排布,占据画面大面积的位置。一只灰白相间的花猫横卧在山石的上端,外轮廓用笔方折,与山石浑然一体。卧猫与石头的造型属于不规则形,把画面分割出上面和左面空白较多的格局。右上角的落款用规整的隶书书写,题款的整体形状趋于方整,横式分布,沿着猫拱起的脊背处顺着猫的横势顺延至画面右边边框处,将向左倾斜的山石与猫向右拉,把整个画面拉回至均衡的态势。落款处的隶书排布大体呈横式,而又上下错落,即构成横式,又有与山石上青苔错落分布的相似感,且布局上写得较密,与山石中间的大块留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增强了画面的形式美感。

2.丰富画面内涵,表达画家情感

潘天寿的题款往往包含诗词、散文等内容,或抒发个人情感,或表达对画材的感悟,或评论画派风格等。这些题款不仅增加了画面的文学气息,更使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画家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承载着丰富的文学性内涵和画家的情感表达。例如《松石图轴》中的题诗不仅描绘了兰花的生长环境和美丽姿态,更表达了画家对兰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3.营造意境氛围,提升作品境界

题款与画面的完美结合还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意境氛围,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潘天寿通过巧妙的题款布局和独特的书法风格,使题款与画面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既有形式美感又富含深邃意境的艺术境界。例如《江南春雨图轴》中的题诗不仅描绘了盘龙寺的春日景色,更通过诗词的意境引导观者进入一种宁静而悠远的艺术境界。

三、题款与构图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影响

1.题款对构图的补充与平衡

在潘天寿的作品中,题款往往被作为构图的重要元素来考虑。他通过巧妙的题款布局来补充画面的虚实对比和色彩平衡,使画面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例如在《翠鸟图》中,为了平衡上重下轻的画面结构,潘天寿在左下角用重墨题上自号“雷婆头峰寿”,通过题款的重量感和横向纵势支撑住了翠鸟的压迫感,使画面气韵更为贯通。

如果画面中的元素均匀排列,那么在空间、疏密对比上就会拉不开距离,这幅作品就有可能不具备韵律和意境之美。在潘天寿的《翠鸟图》中,枝干从画面右侧横着插入,上方立着一只墨色浓重的翠鸟,右下方的一组植物墨色较淡,这样的画面突显了主体翠鸟,但是这样的组合方式在整体构图上就会显得上重下轻,呈现出不稳定感。

潘天寿则在画面左下角用浓的墨题写“雷婆头峰寿”五个字,他将这几个字的字形结构处理得有些意趣,折笔处有翠鸟突出的肩膀之笔意。如此落款书写竖向分布,立于下方的植物的枝叶之侧,将植物向上延伸,在整体上以横向的纵势支撑住了上面翠鸟的压迫感,又与画面右边竖着的枝干向内围合呼应,平衡了画面,也使画面上下气韵更为贯通。

2.题款与构图的相互成就

题款与构图在潘天寿的作品中达到了相互成就的效果,它们共同构成了画面的完整性和艺术感染力,使观者在欣赏画作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和谐统一而又充满变化的艺术美感。这种艺术美感的产生不仅得益于潘天寿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追求,更得益于他对题款与构图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

比如他的作品《雁荡山花图》(图 2),其题材虽是极平常的花草,但其中题款与构图布局却充分体现了疏密、虚实的关系。潘天寿谈到中国画构图时提到:“平行线没有交叉点是最呆板的线。故作画时,最须注意线与线不要平行,线与画边不要平行。”这幅作品总的倾向是纵向排列的植物根茎的线形,排列方式近乎平行线,潘天寿则运用巧妙的穿插、长短、疏密,将线条依不同的并列方式排布,使画面杂而不乱、丰富多姿、生机盎然。一丛微微倾斜的野菊从画中延伸出边框,长长的枝干形成两条斜线,即破了画边缘的平行线,又使人产生了伸向画外之景的联想。

这幅画的左面,潘天寿用较浓的墨题写“雷婆头峰寿者草草”,书写方向由左至右略偏,像植物一样竖向排列,墨色与右边墨色的杂草根茎呼应,并形成色彩浓淡跳跃的节奏。“草”字的其中一笔伸至很长,与竖势取得统一。第二个重复的“草”字减省作二点,并缀于长竖边,恰似点出的两片青苔,这既破了长竖线的呆板,又别出心裁有画意。

最后钤一枚稍大的方形白文印章压住画脚,将题款与画面向左倾倒之势压住,又增加了画中的色彩元素。 综上所述,潘天寿作品中的题款与构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相互影响。题款作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标识作用,更在调节画面章法、丰富画面内涵、营造意境氛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构图则对题款的布局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和引导作用,使题款能够更好地融入画面之中,并与画面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最终题款与构图在潘天寿的作品中达到了相互成就的效果,共同构成了其作品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潘天寿是一位对画面每一处元素讲究经营,而又表现十分自然的大写意高手,他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匠心独具的画心和意境高远的品格。

通过对潘天寿作品中题款与构图关系的探讨,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潘天寿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的理解,更对中国画中的题款与构图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这对于我们今后的艺术创作和欣赏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PanTianShouHuaZuoTiKuanYuGouTuGuanXiTanTao.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