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画之魂

孙松灿出生在嵩岳之东麓,自小便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是嵩岳的沃土养育了孙松灿这朵画苑奇葩。 孙松灿多以山乡小景入画,其画极具“特写”的意味。他画中那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乃至一蝶一雀、一童一叟,在...
书画艺术 2017-08-11 13:04 0 1826
意境:画之魂

郭晴湖三书《纪湘行》

书法,除了艺术审美价值之外,还具备文字书写的实用功能,亦具保存文献之价值。笔者在下文中所记述的有关现代诗人、学者徐燕谋的五言古体诗《纪湘行》得以保存传世的经过,即堪为这方面的一个例证。五古《纪湘行》,今已收入《...
书画艺术 2017-08-11 12:58 0 4577
 郭晴湖三书《纪湘行》

如同说话

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任何一种艺术门类也都有自己的语言,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由内而外,为外界感知。清人刘熙载称:“诗放情曰歌,悲如蛩螀曰吟,通乎俚俗曰谣,载始末曰引,委曲尽情曰曲。”可见语言表达种类之多。对于书...
书画艺术 2017-08-11 12:57 0 1576
 如同说话

“国宝”印象

他已是龙钟老态,非往昔风采,手拄拐杖,缓缓而行,身着宽大的丝绵衣裤,越发显得单薄……老人家好像没有看见我,只顾使劲地拄着拐杖径直奔向自己的目标。顺着他奔走的方向看去,有个小伙子站立在大门口,扶着辆自行车。仔细辨...
书画艺术 2017-08-11 12:51 0 2012
 “国宝”印象

书画艺术 氛围营构

宋人罗大经曾言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罗氏就在这样的氛围下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不同的事由,不同的...
书画艺术 2017-08-11 12:49 0 1912
书画艺术 氛围营构

略论画者的虚静观

国画大师齐白石说:“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以事于画。见古今之长。摹而肖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现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这句话道出了从事绘画艺术的真谛,指明了...
书画艺术 2017-08-11 12:07 0 1962
略论画者的虚静观

论创造力与文人画

临摹是有境界可追寻的,但一流的临摹者毕竟不多,因此,中国画中那些真正的大师,仍然是那种被人们公认为有独创精神的人。独创性,这种要求容易被误解为艺术“本身”的性质,但实际上,人们应当明白,这只是受众层次对艺术家提...
书画艺术 2017-08-11 11:57 0 7050
论创造力与文人画

谈谈“程式化”笔墨

从宋代开始,“程式化”的笔墨技法逐步形成。先看看所谓“院体”画的情况。在当时的皇家画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是花鸟画。“院体”花鸟画虽然最重“形似”,但还是形成了一套精工勾勒又重彩渲染的描绘手法。这一脉传统,沿袭至元...
书画艺术 2017-08-11 11:56 0 2103
谈谈“程式化”笔墨

自成一家方为贵

自成一家方为贵。既然从艺,都有这种想法,似乎不这样就无艺术理想可言。成不了书家而成为奴,历来为人所忌。书奴代表了不思开拓、创造,因循守旧、泥古不化等非活化素质,也是缺乏才气、能力的体现。因此人人皆有成书家之念,...
书画艺术 2017-08-11 11:53 0 1505
自成一家方为贵

笔墨情怀

或许是“抓周”时抓到一支笔的缘故,我早就对笔墨有一种特殊的感觉,神圣而庄严。从小,我对留有墨痕的纸,尤其是宣纸,都是小心翼翼,轻拿轻放到了有时要抑着呼吸的地步。在我看来,那是一样让我珍重甚至有点敬畏的东西。它的...
书画艺术 2017-08-11 11:52 0 1280
笔墨情怀

敞开笔墨

“敞开笔墨”,是我在书法实践中的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我的一种艺术理想。“敞开笔墨”有两层含义:一是敞开思维,不要僵化地去认识笔墨内涵。要站在当代文化的立场,开放地认识笔墨、对待笔墨,这样才能寻找到新的语言、新的...
书画艺术 2017-08-11 11:24 0 2208
敞开笔墨

宋人黄庭坚审美之变

宋人黄庭坚在《书陶渊明诗后寄王吉老》中谈自己读陶诗的感受时说:“血气方刚时读此诗,如嚼枯木。及绵历世事,如决定无所用智,每观此篇,如渴饮水,如欲寐得啜茗,如饥啖汤饼。”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审美反差?只能从时间和空间...
书画艺术 2017-08-11 11:21 0 2964
宋人黄庭坚审美之变

书中有“眼”

汉字千百,形态各异,笔画的多寡也不相同。每一个书家都善于书写汉字中的某一些字,情有独钟的,造型优美的,可以发挥的,能够体现特色的——这些字易于让书家显示出才华。这和写诗作文一样,有的诗文屡屡出现某一字、某一句,...
书画艺术 2017-08-11 11:19 0 2221
 书中有“眼”

苏轼行书《中山松醪赋》品读

《中山松醪赋》为宋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苏轼出守定州时所作,书于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廿一日,为其晚年行书的代表之作。是苏轼贬往岭南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县)书二赋述怀之一(注:因其先书《洞庭春...
书画艺术 2017-08-10 19:49 0 11880
苏轼行书《中山松醪赋》品读

诸乐三《紫雪蒙茸图》欣赏

 清末画坛,吴昌硕以其深厚的学养功底和惊人的胆识气魄,立异标新,独树一帜,开创了“吴派”画风,一时之间,吴门弟子遍布天下。在诸多门人之中,诸乐三当为其中翘楚!诸乐三与吴昌硕同住安吉孝丰,垂髫之年即与昌...
书画艺术 2017-08-10 19:29 0 2486
诸乐三《紫雪蒙茸图》欣赏

李耕的《麻姑晋酒图》

 欣赏李耕的这幅《麻姑晋酒图》(见右图),一派古意跃然纸上:藤条缠绕着古松,斑驳的树干宛若苍龙的鳞甲;几枝古梅探出石崖,花蕾缀满枝头;错落的岩石旁,两位长者在石桌边稳坐,一位脚踏木屐,身披宽大的黄衫,...
书画艺术 2017-08-10 19:23 0 2010
李耕的《麻姑晋酒图》

萧淑芳的《高山杜鹃》

 萧淑芳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作人艺术馆馆长及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名誉会长,是当今中国女画家中的杰出代表。她曾师从徐悲鸿、汪慎生、齐白石、林风眠等多位著名书画大师,...
书画艺术 2017-08-10 17:48 0 2161
萧淑芳的《高山杜鹃》

宋吟可的《春雨》图

 中国画非常讲究“画外意”。所谓“画外意”,即通过画家在画面上描绘的物象和营造意象,令观者产生联想和想象。宋吟可先生的这幅《春雨》图,对“画外意”的体现可谓淋漓尽致。该幅作品高70cm,宽68cm。乃...
书画艺术 2017-08-10 17:12 0 1822
宋吟可的《春雨》图

来楚生的《芝兰图》

 一般说,来楚生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是 “阔笔花卉”。人们欣赏那种大刀阔斧,痛快淋漓的奔放与豪迈的风格。其实,他的细笔花卉也是颇具功力的。灵芝,又称紫芝,中国人心目中的“仙草”,它代表着平安...
书画艺术 2017-08-10 17:07 0 2504
来楚生的《芝兰图》

谢稚柳的《莲塘鹡鸰》

 花鸟画在中国美术史中是历代画家的一个恒久的主题,自古以来名家辈出,但对于近现代花鸟画艺术而言,谢稚柳无疑是一代宗师。他笔下的花鸟雍容大度、闲情逸志,作品在端庄优雅中透露着勃勃生机。这幅《莲塘鹡鸰》是...
书画艺术 2017-08-10 16:58 0 2817
谢稚柳的《莲塘鹡鸰》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