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资深丨沈周为杨一清作《邃庵图》研究

内容提要:沈周为明代阁臣杨一清所绘的《邃庵图》是一件典型的“别号图”,与李东阳、吴宽、李梦阳的记咏合为一卷。图卷制作活动加强了杨一清与知交间的联系,使其修身济世的抱负受到认可,其名士形象也得以塑成。除为杨一清提...
书画史论 2025-11-01 09:34 0 34
居安资深丨沈周为杨一清作《邃庵图》研究

以《元羽墓志》为例探析魏碑书法的艺术特征

内容提要: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使得北魏成为一个开放、多元化的时代。彼时社会动荡,不同思想流派碰撞,使得这段时期的楷书具有极强的时代风格,被后世称为“魏碑体”。其中《元羽墓志》上承汉隶,下启唐楷,代表了魏碑书法尤...
书画史论 2025-11-01 09:18 0 62
以《元羽墓志》为例探析魏碑书法的艺术特征

焦墨在人物画中的运用丨作品《我的世界》为例

内容提要: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焦墨的历史背景及其用途,概述了焦墨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为笔者从实际应用视角出发,探讨了在创作《我的世界》时使用焦墨所考虑的各种因素。文章旨在通过阐述焦墨在人物画中的...
书画史论 2025-11-01 08:51 0 53
焦墨在人物画中的运用丨作品《我的世界》为例

林风眠彩墨画的审美特征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从中国画中的意境美切入,论证了林风眠如何表现出彩墨画独特的中西融合的审美特征。画面意境的表达需要艺术家将具有时代性的笔墨和个人情思、感悟相结合,林风眠的中西融合探索道路正是反映了这一点。他运用独特...
书画史论 2025-10-31 15:56 0 53
林风眠彩墨画的审美特征分析

汉到五代人物画的千年之变

内容提要:《高士图》是五代卫贤创作的一幅绢本淡设色中国画,作品描述的“举案齐眉”的故事发生在画作诞生的千年之前。从汉代梁鸿到五代卫贤,恰好也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一千年的发展历程。本文以五代为节点,尝试分析中国古代人...
书画史论 2025-10-31 10:39 0 39
汉到五代人物画的千年之变

工笔重彩女画家潘缨李传真艺术风格之比较

内容提要:潘缨、李传真是当代工笔画坛颇有影响力的两位女画家。她们的作品以表现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为特点,蕴含着深切的人文情怀,在水墨画和重彩画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人在创作题材上有所差异,在重彩画的表现语...
书画史论 2025-10-31 09:47 0 52
工笔重彩女画家潘缨李传真艺术风格之比较

恽南田山水画造诣与其花鸟画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恽南田早年从伯父恽向学画,恽向以山水画为主,而恽南田早期也以山水画成名,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家”。后由于各种原因把创作重心放在没骨花鸟画创作上,最终造就清代没骨花鸟画艺术创作高峰。正是这样的艺...
书画史论 2025-10-30 09:06 0 35
恽南田山水画造诣与其花鸟画关系研究

僧安道壹摩崖刻经书法风格之变及其内因探析

内容提要:僧安道壹的摩崖刻经作品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对后世书家有着深远影响。其早期的摩崖刻经作品与后期有很大不同,以北齐武平元年(570)的徂徕山刻经为节点,僧安道壹的摩崖刻经作品规模、形制开始增大,...
书画史论 2025-10-30 08:24 0 75
僧安道壹摩崖刻经书法风格之变及其内因探析

论李嵩《花篮图》中隐藏的折枝花理法表现

内容提要:本文以李嵩的两幅《花篮图》(冬、夏)与传为李嵩的一幅《花篮图》(春)的画面内在结构为研究重点,从三幅《花篮图》的共同组织图式入手,探究其中折枝花与龙形气脉的画理,以及古人“四时观”的物理表现。关键词:...
书画史论 2025-10-29 14:15 0 46
论李嵩《花篮图》中隐藏的折枝花理法表现

孙宗慰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初探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逐渐提升,“民族国家”观念逐步成形,少数民族群体的身份认知从以往被视为边疆地区的“番族”向国族同胞转变。在此背景下,众多高校随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大批...
书画史论 2025-10-29 10:04 0 40
孙宗慰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初探

唐玄宗御书《裴光庭碑》略考

内容提要:《裴光庭碑》为开元年间唐玄宗为宰相裴光庭御书的行书碑文,本文以这一行书碑文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唐玄宗的墨迹行书作品,意在对研究唐玄宗行书书风的源流和书风特征提供佐证。以《裴光庭碑》拓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此...
书画史论 2025-10-29 09:55 0 73
唐玄宗御书《裴光庭碑》略考

试析孙裴谷对民国时期潮汕绘画的贡献

内容提要:孙裴谷是民国时期潮汕绘画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自幼学习闽派绘画技法,后游学新加坡并兼习水彩。孙裴谷还融合了海派技法,创立画社,出版画集,有力地推动了海派绘画在潮汕地区的传播,为岭东(此处指潮汕地区)新...
书画史论 2025-10-29 09:46 0 54
试析孙裴谷对民国时期潮汕绘画的贡献

山水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笔墨语言转换

内容提要:中国艺术的主流是诗,山水画是无声诗,所以山水画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因而宋元以来它就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在历史思潮和文化背景下,在这个时代的命题上,山水画家应该创作出带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以...
书画史论 2025-10-29 08:48 0 58
山水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笔墨语言转换

山西寺观壁画中的山水图景审美研究

内容提要:不同于以往从美术史角度对壁画中山水的绘画手法和风格的研究,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山西寺观壁画中的山水图景,探讨其画面审美意趣、意境构造及独特的审美意识。文章从梳理五代至明清时期山西寺观壁画中的山水图景入...
书画史论 2025-10-29 08:39 0 63
山西寺观壁画中的山水图景审美研究

取“心象”弃“形象”对当代山水画写生创作的启示

内容提要:因为照搬西画的观念与技法,很多的现代山水画成了用水墨画在宣纸上的西画,偏离了传统。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界定山水画的写生观念及其方法。石进旺先生的《山泉流砚》出自传统,又有许多传统中没有的东西,来于心象...
书画史论 2025-10-28 15:08 0 48
取“心象”弃“形象”对当代山水画写生创作的启示

叶潞渊篆刻刀法特点及成因初探

内容提要:民国时期海派篆刻群体中高手众多,叶潞渊作为海派篆刻家的代表之一,以其渊雅闳正、野逸隽秀的印风在当时脱颖而出。叶潞渊早期篆刻作品中刀法以“短刀碎切”为主,而后兼学皖派,线条在之前的刚劲挺拔中增加书写感,...
书画史论 2025-10-28 14:38 0 43
叶潞渊篆刻刀法特点及成因初探

由《无可大师墨石图》题跋内容的差异说起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无可大师墨石图》上跋文的梳理,并将其与黄山书社出版的《方以智全书》中《浮山此藏轩刻本》比较,发现两者所著录的内容有所出入。继而,通过对此图册第一受赠人萧伯升及其家族与方氏的交往情况的梳理,...
书画史论 2025-10-28 14:25 0 84
由《无可大师墨石图》题跋内容的差异说起

李兆洛刻《辨志书塾所见帖》考

内容提要:清代“通儒”李兆洛在文学上卓然成家,于书法艺术也颇有建树。其平素与包世臣、邓石如等书法家交往密切,且热衷于刊布前人的金石翰墨作品,然而这一领域内的成就却鲜少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即围绕李兆洛书院刻帖《辨...
书画史论 2025-10-28 14:17 0 42
李兆洛刻《辨志书塾所见帖》考

民族题材在当代写意人物画创作中的表现

内容提要: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生活风俗与审美情趣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写意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和艺术表现力,成为展现民族风情与...
书画史论 2025-10-28 14:05 0 40
民族题材在当代写意人物画创作中的表现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艺术精神和社会意义

内容提要:北宋时期,作为中国艺术经典形式的青绿山水画受到了儒家思想“格物致知”“中和”“穷理”等观念的影响,承载了深厚的艺术精神与哲学思想。本文通过分析青绿山水画的典范之作《千里江山图》的绘画技法、艺术精神及社...
书画史论 2025-10-28 13:58 0 72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艺术精神和社会意义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