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袭与突破丨论明末清初新安画派的创作观念

内容提要:17世纪是中国绘画史上以实践、变革和创新为显著标志的创作时期。在这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绘画流派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皆在艺术领域的动荡与变化发展中不断成长。明代中期以后,“道器分途、重士轻匠”的固有观...
书画史论 2025-10-28 13:52 0 59
承袭与突破丨论明末清初新安画派的创作观念

《弇州山人题跋》书画鉴藏价值探析

内容提要:王世贞是活跃在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文坛的重要人物,其学识渊博,治学广泛,在诗文、书画、校勘、考证、鉴赏及收藏等领域均有建树。《弇州山人题跋》是他对自己所见所藏书画、杂文及碑刻所作的题跋集。本文以《弇州山...
书画史论 2025-10-28 11:38 0 63
《弇州山人题跋》书画鉴藏价值探析

梁启超“四派不可学”书学理论探析

内容提要:梁启超以其卓越的美学洞见,为现代美学的阐释与创新奠定了基石,构筑了以“趣味主义”为核心的革新性美学理念。在其著作《书法指导》中,梁启超提出了针对书法初学者的“四派不可学”理论,该理论不仅是对其“趣味主...
书画史论 2025-10-27 12:41 0 51
梁启超“四派不可学”书学理论探析

论董其昌山水画之笔墨美丨以《葑泾访古图》为例

内容提要:笔墨作为中国画的核心表现语言,承载着画家情感与审美判断,是山水画艺术境界的具象化表达。本文以董其昌《葑泾访古图》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朝谢赫“六法”、五代荆浩气韵理论及清代方薰画论,剖析其笔墨美学的内在逻...
书画史论 2025-10-27 12:34 0 51
论董其昌山水画之笔墨美丨以《葑泾访古图》为例

浅谈写意花鸟画的形式层形象层意味层的融通性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解读艺术大家作品,探究写意花鸟画在形式层、形象层、意味层的融通性,通过对写意花鸟画线条、笔墨、色彩等形式要素,造型、构图等形象塑造方式,以及内在精神、文化寓意等意味传达的分析,阐述了三个层次之...
书画史论 2025-10-27 12:29 0 89
浅谈写意花鸟画的形式层形象层意味层的融通性

以《张贵男墓志》艺术特征之起收笔形态为例

隋代“质妍兼备”书风探赜 —以《张贵男墓志》艺术特征之起收笔形态为例内容提要:隋代楷书在艺术特征上融合南北书风,兼具神采与法度,形成了“质妍兼备”的时代新风貌。隋《张贵男墓志》因作为时代新风之典型 代表而成...
书画史论 2025-10-27 11:00 0 76
以《张贵男墓志》艺术特征之起收笔形态为例

黄筌与徐熙的花鸟画艺术特色比较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比较研究五代时期两位著名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的艺术特色,通过分析两位画家的生平背景、艺术风格、技法特点以及代表作品,探讨他们在花鸟画领域的独特贡献和艺术成就。研究发现,黄筌以工笔重彩见长,注重写...
书画史论 2025-10-27 10:08 0 64
黄筌与徐熙的花鸟画艺术特色比较研究

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表现研究

内容提要:工笔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门类之一,其主要以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禽鸟走兽为创作题材,并融入创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优秀的工笔花鸟画作品能够让观赏者切身感受到其独特的意境之美。本文对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
书画史论 2025-10-26 15:59 0 47
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意境表现研究

《南枝春早图》的鉴定与价值再考

内容提要:本文围绕元代王冕所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枝春早图》,展开三个部分的论述:首先以墨梅图式发展为线索,剖析王冕绘画风格与理念的形成;其次以《南枝春早图》为核心,分析其在技法创新与材质艺术性方面的独...
书画史论 2025-10-26 12:53 0 72
《南枝春早图》的鉴定与价值再考

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并诗册》书法风格摭论

内容提要:当前对黄庭坚书法的研究多聚焦于大字行书、草书及理论,其尺牍信札未受足够重视。作为古代书家常用书写方式,尺牍对研究书家书写状态与学书方向有重要价值。本文以黄庭坚元祐四年所作小字行楷《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并...
书画史论 2025-10-26 11:40 0 80
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并诗册》书法风格摭论

从儒道互补的民族性格看中国画的人文关怀

内容提要:本文以儒道互补的民族性格为切入点,从比德、情趣、神韵三个层面,探讨其对中国画人文关怀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绘画立意、题材选择、审美追求中的儒道思想印记,揭示中国画在伦理表达、生命观照与精神超越层面的独特...
书画史论 2025-10-25 10:10 0 79
从儒道互补的民族性格看中国画的人文关怀

隐逸文化的视觉呈现·元代山水画的象征与隐喻

内容提要:本文以元代山水画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通过视觉语言对隐逸文化精神内核的呈现机制。元代文人在政治高压下选择社会性隐逸,使山水画成为寄托理想、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载体。通过艺术形式与哲学思想的深度融合,元代山水...
书画史论 2025-10-25 09:52 0 99
隐逸文化的视觉呈现·元代山水画的象征与隐喻

北宋楷书中的融通现象研究

摘 要:融通是取法范畴的一种,具体表现为书家有选择地在不同样式的书法中汲取营养以供己用。北宋刻帖普及和金石学兴起都为融通现象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对楷书来说,笔者认为北宋书家对“唐法”的叛逆与重组,促使他们打破唐人...
书画史论 2025-10-24 09:06 0 70
北宋楷书中的融通现象研究

固原《北周李贤墓志》书法艺术价值摭析

摘 要:当代书法在全球化和现代社会背景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一线书家的作品常常体现出跨学科的特点,进而反映社会现实并提出问题。宁夏书法与当代书法生态的差距体现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创作风格多样化以及艺术风格的...
书画史论 2025-10-23 20:33 0 85
固原《北周李贤墓志》书法艺术价值摭析

刍议纸本《离骚经》书者归属之讹

【摘 要】纸本《离骚经》无款,传为米芾早年所书。或因无款,关于纸本《离骚经》的书者归属问题,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递藏关系、“勤有”印记以及图像分析等方面,重新辨析前人结论的讹误之处。【关键词】纸本《...
书画史论 2025-10-23 10:51 0 65
刍议纸本《离骚经》书者归属之讹

个体生命与永恒精神的对话·论“书卷气”的形成

【摘 要】书卷气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核心审美特质,其本质是文人士大夫通过学识积淀、道德修为与艺术实践,在笔墨中凝聚的生命力与文化精神。本文将“气”作为哲学根基,整合儒释道三家对于和谐的不同观点,旨在说明“书卷气”...
书画史论 2025-10-21 11:51 0 74
个体生命与永恒精神的对话·论“书卷气”的形成

潘天寿画作题款与构图关系探讨

潘天寿作为近现代中国画坛的巨匠,其艺术作品不仅在笔墨运用上独树一帜,更在构图与题款方面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与深厚的艺术修养。本文旨在探讨潘天寿作品中题款与构图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影响,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分析,揭示...
书画史论 2025-10-17 10:03 0 119
潘天寿画作题款与构图关系探讨

宋拓怀素大草《千字文》明于冕庋藏考述

《群玉堂帖》为南宋汇刻丛帖。南宋权臣韩侘胄集家藏法书墨迹,由门客淡若水编次摹勒上石,初以韩家书斋堂号题名为《阅古堂帖》。开禧三年(1207)韩侘胄被诛,石入内府,此后“阅古堂”等字被从石上磨去改为“群玉堂”,韩...
书画史论 2025-10-17 09:38 0 85
宋拓怀素大草《千字文》明于冕庋藏考述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