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残(1612-1692 年),字介邱, 号石溪,又号白秃、电住道人、残 道者等,武陵(今湖南常德)人。 他俗姓刘,自幼喜画,明亡后抗 清失败,落发为僧,云游各地,43 岁定居南京,卒于南京。他为人刚 直不阿,颇受当时名士钦佩,多与 之交谊。艺术上,髡残工人物、花 卉,尤精山水,宗法黄公望、王蒙, 在明末遗民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他 的画也为世人所瞩目。当时著名的文人兼鉴赏家周亮工,就十分景仰、 看重髡残的人品和画学,并在《读 画录》中为他写小传,谓 :“人品 笔墨俱高人一头地……绘事高明, 然轻不为人作。”
髡残能书善画,喜游名山大 川,曾自谓平生有“三惭愧”:“尝 惭愧这只脚,不曾阅历天下名山 ; 又尝惭此两眼钝置,不能读万卷书; 又惭两耳未尝记受智者教诲。”从 他的一则画作题记中,可知他作画、参禅非常勤奋。他说 :“大凡天地 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若 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 如出家人若懒,则佛相不得庄严而 千家不能一钵也,神三教同是。残 衲时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 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 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两段,总之不 放闲过。所谓静生动,动必作出一 番事业,端教作一个人立于天地间 无愧。若忽忽不知,惰而不觉,何 异于草木。”
《雨洗山根图》 (局部)
髡残虽好学古人,但并非一 味仿古,而是在学古的基础上,“变 其法以适意”,并以书法入画。黄 宾虹把髡残山水画的特点概括为 “坠石枯藤,锥沙漏痕,能以书家 之妙,通于画法”。在提倡勤学的 同时,髡残也主张作画须有“妙悟”, 并非下死力就可得画之神韵。他 说 :“董华亭谓画如禅理,其旨亦 然。禅须悟,非工力使然。故元人 论品格,宋人论气韵。品格可力学 而至,气韵非妙悟则未能也。”他 还自称“残僧本不知画,偶因坐禅 后悟此六法”。
髡残的山水画,构图繁复重 叠,笔墨沉酣老辣,境界幽深壮阔。 其中,山石的披麻皴、解索皴等表 现技法,多从王蒙变化而来 ;而荒 率苍浑的山石结构,透润沉着的浅绛设色,又近黄公望之法。此外,他还远宗五代董源、巨然, 近师明代董其昌、文征明 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可能同为画僧的缘故,他 非常推崇巨然,曾题画云 : “年来学得巨公禅,草树湖 山信手拈。最是一峰孤绝 处,晴霞齐映蔚蓝天。” 髡残的画艺于 40 岁之 后开始成熟。清顺治十一 年(1654 年),髡残已 42 岁, 他再次云游到南京,先后 住在城南大报恩寺、栖霞 寺及天龙古院,而在牛首 山幽栖寺时间最长,共十 余年,并寿终于此。寺院 的安定生活使他的创作进 入了高峰。从他现存作品的 年款看,以 1660 年至 1664 年为最多。
此幅《雨洗山根图》, 作于清康熙二年(1663 年), 时年画家 51 岁。此图,以 爽快的笔法画出雨后山川 的清新洁净之感。构图繁 密 中 见 疏 灵, 笔 墨 苍 润, 意境幽寂。幅左上自题五 言一诗 :“雨洗山根白,净 如 寒 夜 川。 纳 纳 清 雾 中, 群峰立我前。石撑青翠色, 高处侵扉烟。独有清溪外, 渔人得已先。翳翳幽禽鸣, 铿铿轰落泉。巧朴不自陈, 一色藏其巅。欲讬苍松根, 长 此 对 云 眠。” 款 署 :“ 癸 卯秋八月过天龙古院,幽 栖电住石溪残道人。”
髡残晚年身体不佳,作 画亦少。他在给友人张怡 的信中说 :“老来通身是病, 六根亦各返混沌,惟有一 星许如残灯燃,未可计其 生灭,既往已成灰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BiMoCangRunJieJingChunYaCanYuXiShanGenTuShangXi.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