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美之艺 ——从王颂馀艺术文献展谈起

书画艺术网画里画外2025-09-08 09:47140
王颂馀(1910—2005) 天津人,祖籍浙江金华。曾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天津市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 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早年曾从章太炎、裴学海、闻一多等学文史哲,从溥心 、刘子久习山水画, 从溥修习书法。其书画作品洋溢着深厚的传统功力和鲜明的时代气息。有《王...

王颂馀(1910—2005) 天津人,祖籍浙江金华。曾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天津市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 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早年曾从章太炎、裴学海、闻一多等学文史哲,从溥心 、刘子久习山水画, 从溥修习书法。其书画作品洋溢着深厚的传统功力和鲜明的时代气息。有《王颂馀 书画作品集》《王颂馀书法艺术》《中国画技法述要》《书法结体研究》《怎样写 行书》等著作刊行。

王颂馀先生是我国现当代卓有成就 的山水画家书法家,是天津美术学院老 一辈德高望重的卓越的艺术教育家,是天 津美院中国画专业的奠基者之一,王颂馀 先生与众多老一辈艺术家共同建构起天津 美院文脉传承的精神谱系。王颂馀曾任中 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常 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首届副 主席。

大美之艺 ——从王颂馀艺术文献展谈起 王颂馀 艺术文献展 第1张

王颂馀 太行写生(秋收) 28cm×46cm 1964年

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其教学思想 与教学实践使天津美院中国山水画教学特 色与教学体系在几代人的努力之下不断完 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天美人,培养了许 多卓有成就的山水画与书法艺术人才。 在王颂馀先生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 程中,虽几经坎坷,但他凭借着矢志不渝 的意志,始终初心不改,在坚守与执着的 艺术追求中不断探究并与时代共进。

他早 年经张君寿、刘季英、罗振玉、章太炎、 裴学海、闻一多、溥儒、溥修、刘子久 等国学大师和书画大家的指引,在修养与 画艺上不断精进,厚积薄发,迎来了峰回 路转的机遇。他不是专精于一家一派,而 是能够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诗、书、 画等诸多方面均有深厚造诣——诗词品味 高雅,情真意切,朴素高华,意韵高远; 山水画与书法艺术之境界立意深远,构图凝炼,浑厚质朴,笔墨清新骨秀,沉雄健 朗,实现了王颂馀先生“质健为妍”的审 美追求。 王颂馀先生是一位真诚的艺术家和 真正的学问家,他治学严谨,求真问道。 

大美之艺 ——从王颂馀艺术文献展谈起 王颂馀 艺术文献展 第2张

王颂馀 移舟翠涧中 80cm×66cm 1984年

他于人心地明净、正直坦荡,于己严谨厚 责、淡泊朴实,脚踏实地、虚怀若谷,他 对学生谆谆教导,诲人不倦,是一位德 艺双馨的大先生。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 法和治学精神,都成为天津美院中国画教 学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多年的艺术和教学 实践中,王颂馀先生将传统山水画技法与 画理研究相结合,将各类皴法进行了科学 的总结与概括,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山 水画教学体系,在今天的山水画教学中仍 影响犹存。

同时,他还主张建立科学规范 的教学秩序,创立示范课、听课、评课等 教学评价体系和方式;提倡大学课程设置 与授课的内容必须有学术研究的高度,选 用和编辑的教材既要具有实用性又要有相 应的理论水平,既能够为学生提供知识积 累与实践参照,又要顺应时代发展,不能 陈陈相因缺乏新意;他还主张“教学”与 “实践”相结合,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这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仅为天津美 院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的优化与创新提供了具体思路,并开拓出一条守正创新之路, 更为天津美院当代山水画教学与创作奠定 了重要的基石。 《庄子·知北游》中讲“天地有大 美而不言”,这里的“大美”可理解为 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对于山水画创作来 说,“大美”的意义在于通过绘画的图式 和笔墨语言,追求“天人合一”,建立一 种天地精神与文化载体的融合统一,并将 中国山水画艺术中的美学精神与审美理想 通过教学与艺术创作实践转换为时代性书 写。

此次王颂馀艺术文献展以“大美之 艺”为主题,其主旨即体现于此。同时, 王颂馀的作品建立于深厚的传统艺术根基 之上,注重诗、书、画的结合,尤其以人 文思想与审美理想作为内在支撑,使王颂 馀的山水画与书法艺术呈现出对中华美学 精神的价值传承,其根与魂无不彰显出中 国艺术精神与审美价值。另一方面,他通 过个人创造和努力,将传统绘画艺术推进 到一个可与时代审美相呼应的层面,这是 一个从“自然美”到“艺术美”的互动和 升华的过程,也是将传统山水画的文化内 涵引向一个更为宽广的理想境界。 

通过这个展览使我们看到,“书画 相通,质健为妍”“颂体书风,独立高步”“行所无愧,厚德载物”“学高为 师,德高为范”“教学相长,诲人不倦” 的五大板块,对先生特殊的学习经历和深 厚的文化学养,以及他在绘画、书法、美 术理论、文学、历史、艺术教育等诸多领 域的贡献和杰出成就进行清晰的疏理研 究,同时以不同时期的百余件山水画和书 法作品,以及三百余件具有珍贵研究价 值的教学范图和文献资料.

从宏观上使20 世纪天津画坛的艺术史料得以更深入的挖掘,让今天的我们可以触摸到一代大家鲜 活的精神脉络,并将其放在新时代推进 “文化自信”的现实语境中去观照,找到 一个以“大美之艺”彰显文化自信的艺术 家个案范本。 以“大美之艺”引领社会文化繁荣 与发展,是新时代国家文化发展之需要。 

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要善作善成,“以 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 业”,体现艺术与人文精神的作用,延续文化根脉,弘扬文化传统。让我们不断汲 取前人力量,激情书写美好未来篇章。今 天,王颂馀先生离开我们已近二十年,在 他曾经开拓的书画艺术道路上,会不断有 后继者、传承者,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 范,已经深深烙印在他所生长的这片土地 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之传承,为 之弘扬。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DaMeiZhiYiCongWangSongYiShuWenXianZhanTanQ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