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工作者如何通过美术作品表现自然生态之美、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当下重要的课题和使命。笔 者在边疆地区为期一年的美育支教经历中,获得了鲜活的生命体验和真实的情感积淀,为探索这一题材的创作提 供了现实条件。本文认为,坚守山水画创作的写意精神、探索笔墨语言的时代特征、深挖作品的地域性等,为新 时代山水画创作提供了创新路径与导向意义。
关键词:山水画;生态文明;美育;教育帮扶
山水画《冬煦——阿尔山不冻河的畅想》(图1) 旨在通过融入内蒙古地区地域生态元素,展现乡村新貌 和冬季阿尔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及蓬勃的生命力。作品以 “冬煦”为题,描绘的是寒冬清晨,晨光洒落,大地苏 醒,悠悠不冻河宛如一条蜿蜒的湛蓝丝带,穿梭于群山 之间,成为冰雪世界中的一抹温暖与生机,滋养着万物 的生命在严寒中蓬勃生长,象征着伟大的生命在艰苦环 境中依然充满力量和希望。作品不仅展现了这片净土的 美丽与神奇,还寄托了笔者对边疆人民不畏严寒和艰 险、乐于奉献的坚毅品格和勇敢奋斗精神的礼赞。
一
创作《冬煦——阿尔山不冻河的畅想》源于笔 者在践行北京林业大学开展的关于“乡村振兴——边 疆地区支教教育帮扶”赴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二 中学支教一年的工作,其间深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助力美育事业和地方文旅产业的发展,并开展诸多研 学、调研考察活动,对当地的生态资源进行充分挖 掘,体验不同时节、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风俗民 情。
印象深刻的是,在漫长又严寒的冬季,笔者于阿 尔山展开为期一周的考察采风活动,在爬山前往阿尔山顶的途中,偶遇一群蓝灰色相间的小山雀,它们穿 梭于清冷、静谧的松林。令人惊讶的是,山雀们看到 行人不但没有胆怯地飞走,反而更为积极地跟人互 动,时而落到肩上,时而蹲到头上,伸出手臂它就会 轻轻落到手上,这一温馨、感人的场景历历在目。
图1 包雪蕾《冬煦—阿尔山不冻河的畅想》纸本设色 200cm×200cm 2024年
笔 者完全被当地优质的生态资源、天然的生态环境和万 物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并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正 是这种切身的真情实感和鲜活的生命体验,使笔者萌 发了此次主题性创作的冲动。 该作品围绕冬季内蒙古阿尔山不冻河壮观的景象 展开,这也是此幅创作的灵感来源和视觉中心,画面 中银装素裹的阿尔山雪松伫立,笔者将视线聚焦到中 间的河流部分,惊奇地发现河流居然没有结冰.
而且 还冒着热气,有牛群下到河里饮水、吃水草,有的在 河边嬉戏,这显然是当地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态 区获得了有益的保护和发展,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 设的体现,展现了阿尔山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精神 面貌和独特魅力,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的生动写照,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命 运共同体的体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DongAErShanBuDongHeDeChangXiangChuangZuoTan.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