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书法教授王冬龄是书坛的红人、可人、达人、 潮人、神人,书法是他一生所爱的“亲人、爱人与情人”。 经过充分酝酿、准备、策划、打造,2021年10月16日在秋玲 珑、雨淅沥的浙江美术馆上演“从头开始——王冬龄书法 艺术60年”大展,近千观众云集观摩。
60年一甲子,周而复 始,始终如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王冬龄的 “万物”就是他的可以为之低昂高亢、可以为之神魂颠倒、 可以为之朝思暮想的书法。“书法是中国最伟大的呈献给世 界的丰富细腻的带情感的艺术”,王冬龄如此说,也是如此 忠贞不渝的去实践、实验的。面对中国几千年书法传统的巍 峨大山,尽管看上去年轻,其实已经77岁的王冬龄不愿做书 法老人,宁愿虔诚地做书法新人匍匐又挪腾在书法的大山里 长风啸傲。 《道德经》:“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 识。”
王冬龄最为外界称道的草书通常给人的感觉是“微妙 玄通,深不可识”,草书的不识是连专业书法家都需要专门 学习的,王冬龄草书的“深不可识”不足为奇,为奇的是王 冬龄草书所透露出来的强大的气场,一种专属于他的如星云 般旋转的王氏草法,古籍中找不到参考对象,今典中也没发 现类似匹配者。学院书法教育训练背景的王冬龄任何探索性 价比高的书写均蕴含草书意趣,包括他的早期篆隶少字数前 卫作品无不存在逸笔草草地律动。“草”成为王冬龄走向书 法世界的稳定根基,“草”成为王冬龄身上的标志符号, “草”成为王冬龄贡献给书坛的时代音频,尽管草书本来是 非常写意难辨颠倒梦想的,章草、小草、今草、大草、狂草 的诸多名号印证了草书花园的旖旎风光,王冬龄笔下疾涩有 度、刚柔节制的草书又演绎了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多元一 体”,因为他的草书在不断吸纳篆隶楷行营养的同时,有过4 年游学美国经历的王冬龄也在大胆用力汲取外来艺术、姐妹 艺术、科技艺术的各色“稀土”,开明、开放、开怀,从而 开启王冬龄草书的心游万仞的星空之旅。
王冬龄 自咏 纸本水墨 145cm×260cm 2007年 释文: 人生风雨兼程, 艺术晦暗难明, 还我自由自在, 明月大海真情
如果说王冬龄小字草书会略有花哨、轻飘的毛病,却在 他的大字草书中被荡涤干净。王冬龄草书越大越出彩、越大 越精神,飞扬兼静笃,风骚合浩瀚,绝对不是小字书法的放 大书写,而是慢慢自创出一套大字书写的技法,除了辅助人 员、预制纸张,脱鞋走入式、运用腰背力量、全方位视角观 察等都是超大字书写必需的技能,另外还要加上良好的巧力 而非蛮力的身体素质,封他草书大王有点调侃,封他是草书 大字的开路先锋应该没有问题。王冬龄是书坛最早自觉进行 草书大字演练的专业选手,一炮而红,欲罢不能。
王冬龄之 前的书坛固然有写榜书大字的,但写草书的榜书大字好像极罕见,行走于大面积“躺平”纸面写多字成篇的巨幅草书大 字则可以肯定他是书法史上第一人。 不按套路出牌的王冬龄的第一当然不停留于常规草书 的大字大写,他“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 乱书,天地玄黄,混沌初开,一时引多少书坛吃瓜群众群情 激昂,不解者、嘲笑者“济济一堂”。乱,最初见于西周金 文,像上下两只手持工具理顺乱丝。王冬龄只是平静地看淡 “舆情汹涌”,因为他知道他的乱书不是“剪不断,理还 乱”的乱,乃是“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不乱之境,是草书现 代化语境下多种升华、生变可能性的自然“乱象”,是拨乱 反正、乱中取胜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是得逍遥游的尘埃 落定的“乱美”,跋扈不羁,潇洒发挥,把草书艺术的舞蹈 之美、音乐之美、抽象之美推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 神”的风口浪尖,“手把红旗旗不湿”——“在网上,大部 分是反面的,我在网络上大概是最火爆的书法家。优秀的书 法家,要有比较好的心态,要有强大的心理,那些评论,谩 骂的,各种都有,我是抄下来的,我是可以看的。”
2021年 10月8日,在中国美院宣传部召集的王冬龄个展新闻吹风会 上,王冬龄翻开请学生帮他打印的《王冬龄网络评论集》, 30多万字,80多篇,80%是负面评论。王冬龄涉猎书法所有 有价值的领域,冒着舆论的“枪林弹雨”能够走到今天,不 接招,不应战,宽广包容的“云水襟怀”是不可或缺的。 iPad书法作为电子笔书法的“最新发明”居然与喜欢跨 界的王冬龄密切关联。有媒体报道2015年苹果公司发布了新 一代iPad产品,杭州的海报代言就是王冬龄。这款产品在功 能和配件上有个新亮点——手写笔。
为了开发中文书写,苹 果公司曾邀请王冬龄参与产品及功能的研发。苹果CEO库 克人生的第一堂书法课,就在王冬龄工作室。“我参与的研 发内容,必然是从中国书法的角度进行。当然产品发布后, 我再利用这样的设备和功能进行创作,也是得心应手的。” 软件有着让人们轻松在手机上体验毛笔的感觉(“指书、指 划”俱可),包括写字和绘画。书·非书的iPad书法代表着 王冬龄书法触须的当代性、未来性,是王冬龄60年万花筒的 书法艺术相册,从传统书法的不同书体交互,到巨书、乱 书、银盐书法、竹书等的层层嬗递,再抵VR书法虚拟空间形 而上的“咄咄书空”,带来更多艺术与科学孕育的个性化的 感官刺激、视觉效果和多模式的新鲜体验。在开幕式上,观 众可以看到现场版的“比酷”VR书法。王冬龄以动态捕捉的 方式,轻盈呈现巨幅书法与数据艺术的融合创作。 从头开始,从新开始,从“我”开始,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