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彬 又署复彬,北京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画博士、中国 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 海美术学院。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 展,并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铜奖。
绘画创作是在绘画这棵树上,可以是这棵树的分支,也 可以是树上结的果,重要的是,从这棵树上吸取营养,而不 是在意其他的枝丫长成什么形状。我的果可以甜,可以酸, 重要的是要长好。 艺术来源于自然和生活,是句老话。重要的是怎么来? 是从生活和自然的表面来,还是深刻认知,有感而来。
陈福彬 杂花蔬果八条屏 145cm×40cm×8 2021年
生活 永远比艺术具体、繁复、琐碎,艺术更为凝练,是对生活的 提升和个人内化。生活和自然是粮食,艺术是酒。粮食当 酒,不醉人;酒替粮食,一顿可以,多了只能迷糊。 写生,写的是生动、生趣、生意。历来花鸟画重观察 生活、总结自然,宋代就出版有各种专门的图谱,《竹谱》 《梅谱》《菊谱》《蟹谱》《笋谱》《荔枝谱》《橘录》等。
陈福彬 瓜瓞 50cm×50cm 2020年
这些都是写生观察的方法和成果,成为创作的资源。 写生是创作的基础,优秀的画家能够做到把写生与创作 融为一体。更多优秀的作品,是对写生的升华和再现。写生 到创作,表达的是对自然和生活进一步的关照,有更多的作 者主体情感。
陈福彬 暖心花 90cm×60cm 2021年
自然有四季更迭、有朝暮变化、有阴雨晴明、有动静、 有态度、有姿势,这些都成为绘画表达的情态。自然有变 化、有性情,花鸟画写生也要有神、有情境。 对于自己的创作,希望找到的是一种语言,一种表达方 式,而不是实现一种图式。如果图式就是风格,那找到一个 大家都没画过的东西,一下子就顿悟了。 表达方式是一种语言,那就要学习,学习这种语言的单字、词语、句子、发音、声调、情感表达。这个过程必然是 慢慢积累,是一个渐修的过程。 大胆落笔,细心收拾。
对于每张画创作之初的激情, 要选择大刀阔斧,把最初的感受,以最直接、肯定的方式捕 捉下来,然后不断完善。往往有感觉的画面,在创作的过程 中,多数是比较畅快的。画风是否细腻,是表达的需要,见 心见性是创作的追求。
传统是一座大山,我们要背靠大山,要有靠山;眼前看 到的便是当下。背有依靠,才不会四顾茫然。艺术要往前方 走,如果执意往后翻山越岭,山太高,碰壁了。 “中”和“西”是个百年话题,中也好,中西结合也 好,调和中西也好,这里不变的都有“中”。守住“中”, 保持我们自己的传统理念、民族习惯、
陈福彬 竹韵 262cm×199cm 2016年
审美方式,吸收进来 的就都能消化,成为养料,穿了西装,还是中国人;丢了 “中”,没有东方内涵,形式上再黄,里面是白,只能是如果艺术是一座高峰,形而上和形而下,可以是两种 到达山顶的方式。形而下者,选择攀登,慢慢行走,一步步 地接近顶峰;形而上者,选择坐飞机或者热气球直接到达山 顶。有人坐的是文学的飞机,也有人坐的是修养的气球,两 种方式都有利弊。选择形而下者,慢慢攀登,要有耐力,要 不断坚持,中间可能因吃不消,放弃攀登;选择形而上者, 也可能因文学或修养的飞机不够牢固,有坠机的危险。
技艺是画家的必修课,画家必须要有超强的表现能力。 画家要不断地打磨自己的技术,打磨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能 够轻松驾驭画面,轻松处理画面的各种关系,空间、疏密、 节奏、对比、黑白灰等等,解决画面出现的各种矛盾,最后 实现画面统一。 艺术家从事的是专业创作,修养和学问,是他的两个轮 子,能够让艺术家跑得更快,更容易接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