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画外之象 ——谈阮江华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书画艺术网书画创作2025-09-04 09:52130
“反者道之动”,老子在《道德经》 中阐明,天地宇宙的运行法则是两种完全 相反的因素相互作用与循环往复。老子认 为事物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在相反 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相反相成”的作用 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力量;他还指出道 体是恒动的,事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发展。阮江华 岛西秋韵历史上所有伟大的艺术大师均是不谋而合 地秉承着上述观念的探索者,他们与...

“反者道之动”,老子在《道德经》 中阐明,天地宇宙的运行法则是两种完全 相反的因素相互作用与循环往复。老子认 为事物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在相反 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相反相成”的作用 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力量;他还指出道 体是恒动的,事物总是在不断运动发展。

阮江华 岛西秋韵

历史上所有伟大的艺术大师均是不谋而合 地秉承着上述观念的探索者,他们与其经 典之作,成为艺术发展的动力和支撑点。 艺术的发展与演进,来源于艺术家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根据其所处时代背 景、自身经历、观念认知、技艺磨砺等不 同情况,进行某种持续不断的探索,最终 才使其所从事的艺术门类和专业在形式、 内容、材料等不同方面有所变革,艺术 也就随之演变更迭,艺术家阮江华正是其 中优秀的践行者。阮江华早年毕业于海南 大学艺术学院绘画专业,系统地学习了绘 画的造型基本规律和技巧,掌握了绘画专 业的艺术理论知识,并对各画种都有所涉 猎,这为其在未来艺术道路上的发展奠定 了有效基石。

阮江华 岛西冬韵

在毕业后较长一段时间里, 他专攻工笔人物画创作,所描绘的多幅海 南少数民族题材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参加了 全国工笔画大展等国内重要展览,在中国 画坛初露锋芒。由于海南特殊的地域特 色,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直牵动着阮江华 对山水意境与生俱来的敏感,他长期被大自然物象内在的韵律所触动,进而开始了 对山水画的创作。

阮江华 椰风水韵

受海南老一代著名山水 画家曾祥熙和坚持探索海南地域特色山水 画的代表性画家邓子芳等一批先行者的影 响,他将创作主题转向地域山水画的研究 与拓展。阮江华的山水画一方面根植于中 国传统文化与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及艺术精 神,另一方面以海南本土的视角去感悟南 国自然山水间的带有清纯浪漫的生命秩序 和郁勃竞发的规律,向内追溯优秀的传统 精华,向外拓展具有当代审美情趣的形式 语言,保持着鲜活而独立的面貌,折射出 其“化作通变”的情思与智慧。 

纵观阮江华的山水画作品,笔者以 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向进行品味与赏 析,从中可以看出其画外之象于中国画的 意境之美的体现。 

一、继承传统,内外兼修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 勇气打出来。”是我国著名山水画家李可 染在艺术创作中的座右铭,很多人着墨于 “打出来”的后半句情景,而往往忽视前 半句“打进去”的前提条件。阮江华则深 明其中的含义,他首先从理论层面研究中 国山水画史,探寻其发展的脉络、规律性 及不同时代与不同审美取向的差异性,然 后在实践技法层面根据自身的特点及价值 取向,取法从荆浩至关山月等历代山水画 大师,从中汲取各家的笔墨精华及“抱朴含真”的艺术品格。

例如我们在阮江华的 《叠翠春山》《春山水秀》等作品中可以 看出,作为典型的海南画家,如何在尺幅 之间表现巍巍青山的气势?既要展现宏大 山水的典型特征,又要另辟蹊径,画出南 方画家独有的灵秀气质,从中既可见其对 宋画的精研与吸收,也可体会到其内敛的 文士之气。 

在对宋元经典继承的基础上,阮江 华着重于对岭南画派的研习,并有着较 为深入的心得。黎雄才气魄宏大的水墨处 理、墨韵的形成,关山月对颜色和水墨的 辩证运用,都是笔墨实验需要借鉴的艺术 元素。特别是在自然山水和生活绘画素材 截取上,如牧童歌于牛背、渔樵吟于舟 桥、清泉泻于山崖、屋舍隐于林荫的桃源 仙境,都具有独特之处。

这些前辈大师的 精深造诣为阮江华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丰 厚的滋养,特别是其中的创新精神,不重 复古人的基调,让其作品独具特色,在峰 峦叠嶂、水墨氤氲中点缀琼岛生活,创作 出了属于自己的诗意韵致,通过雅俗共赏 的抒情手法去体现东方艺术精神。 

二、西学为用,中学为体

阮江华早年在素描、色彩等方面接 受了较长时间的训练和磨砺,形成了相对 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而对西方艺术理论 的研习也为其构建了艺术学养的基础,这 让他有别于大多数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家,在继承岭南画派诸位前辈大师的创新精神时显 得驾轻就熟,从最初步入山水画创作领域时就 不带有天然的枷锁,而敢于突破和创新。阮江 华曾受邀赴国外举办画展及参加各种艺术活 动,有机会与东西方不同地域、风格流派的艺 术家进行广泛的艺术交流。

阮江华 湖光海色

他对欧洲文艺复兴 时期至19世纪的大师们及其作品如数家珍,其 中更是对莫奈、毕沙罗、西斯莱、修拉等印象 派大师尤为推崇;在关注欧洲艺术的同时,他 也对古埃及、阿拉伯、非洲、日本等国家和地 区的民族文化历史及艺术样式进行过深入的考 察研究,真正做到了广采博纳。

也正因如此, 在《春山秀色》《叠翠南山》《紫气东来》等 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阮江华对燕文贵等北宋 画家的学习借鉴,在构图上以连绵不绝的群峰 为基线展开,形成颇为雄壮巍峨的气势;在画 面具体刻画上则采用双钩植被,后用重彩染色 的方式进行铺陈,其中不去琢磨具体的各种复 杂皴法,而是以热带植物充盈其间,中间穿插 河流小溪、瀑布、黎人茅屋,再点缀一些人 物、舟船与飞鸟等;特别是在墨色的运用上别 具一格,在青绿色的远山背景下,以现代的色 彩观念和表现方式大胆地将木棉、椰树等带有 本色的海南特有热带植被描绘出来,形成了具 有强烈个人特质的山水画。 

阮江华在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与章 法、借鉴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系统研 究印象派画家的创作方法和色彩理论,并结合 海南的自然地域特色,突出强调色彩的地域特 征,在山水画创作中大胆地运用印象派色彩的 表现方式,通过固有色、光源色、对比色、补 色等多种色彩关系表现技巧,去强化以单一水 墨为主的山水画画面,形成了一种具有内在美 感的视觉效果和颇具震撼力的视觉冲击。

这种 中西结合的思绪和艺术处理方法,正是对苏轼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 一种别样诠释,从中既能看到阮江华对东西方 艺术的融会贯通,同时也能体会到他是如何通 过“写景”达到“造景”,从“必合乎自然” 实现“必邻于理想”的传统美学意境的。 

支付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支付查询订单
 

四、氤氲意境,情景交融

“氤氲”是传统中国画理论中的固 有概念,由石涛在其《画语录》中推陈 出新。它指明任何作品首先必须内含阴阳交错之饱和或张力。这种饱和、这种张 力,是通过笔墨的铺陈组合与布局的经营 获得的。通过布局与经营,艺术家可以从 中进行虚实的探讨,根据对虚实不同的 理解,重构自身的精神世界,正像唐代 著名诗人王昌龄提出的“三境论”,从 物境、情境,最后提升到意境,以“得 其真”,最终呈现出具有鲜明特征的画 作。在阮江华的《南山新雨后》《南山秀 水万木春》等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在传统 中国文化方面有较深厚的修养以及对于海 南独特的热带自然景观的钟爱。

阮江华 春风吹绿南海湾

阮江华对 于“氤氲”显然有自己的理解,他在作品 中将其用“虚”的形式加以替代,由此在 画中,“虚”以最可见和最全面的方式得 以体现。在宋代和元代的大师作品中,可 以看到“虚”是没有画迹的空间,甚至占 据了三分之二的画面。这里的“虚”不是 一种毫无生气的存在,而是一种内涵丰富 不可具象的存在,其内部流动着将可见世 界与不可见世界有机地联结起来的气息。 在构成两极的山与水之间,仍然流动着由 云(空白)再现的虚。这些云(空白)有 节奏、有规律地分布在画面中的虚位之 上,如前景、中景与远景之间的留空处, 再比如画中拱桥、溪流所及之处,均是虚 处。云(空白)是表面看来相互对立的两 极之间的中间状态,若山水间没有云(空 白)的介入,二者将处于一种僵化的对立 关系,因而这云(空白)在画中形成了冲 虚。正如丁皋所言:“……故笔有实中之 虚,虚中有实。

虚者从有至无,渲染是 也;实者着迹见痕,实染是也。虚乃阳之 表,实即阴之里也。”阮江华在作品中创 造出这样一种印象:椰树、山石和小桥可 以进入虚,融化为波涛和云海,并且相应 地,水经由虚,可以化作椰树、山石和小 桥。通过这种亦虚亦实、虚实相互转化的 布局,既体现出了海南自然环境的生机勃 勃,也展现出他对自然风物和琼岛生活的 眷恋,山水生活之间充满诗情画意。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孔子在 《论语·雍也篇》中的名句,自古以来在人们的眼中,山和水构成了自然的两极,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含义。

而这并不是一种 简单的自然主义的象征手法,这种认识 和体会的目标在于实现一种交融,通过这 种交融,人们便以内在化外部世界来转化 自己的视角。外部世界不再仅仅出现在人 们的对面;它由内在而被观照,并成为人 自身的表达。正因为如此,当阮江华在描 绘琼岛三三两两的山峦、椰树和山石时, 也非常重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这一 背景下,表现当代海南的山水图卷,便是 画当代海南人的肖像,这肖像不见得有具 体的肢体、动作,但却隐含着这片热土独 有的火热情怀以及无限之梦想。因此,在 《幽谷春色》《春绿》等作品中,除了绚 丽夺目的色彩、挺拔的五指山和多样的热 带植被外,更有穿梭于山间幽谷中的缥缈 云气,让我们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氤氲意 境。那高耸至突破云端的五指山,那深邃 而被冲虚之气连接的山间细流、梯田、房 舍,以及由万泉河孕育而生、丰沛繁茂的 热带植被,构成了新时代海南人在建设自 由贸易港背景下的精神肖像。 

结语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未来 的海南必将成为中国对外进行金融贸易与 文化交流的窗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 文化融汇发展的重要桥梁。海南的美术作 品也必然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不再局 限于偏安一隅的海岛文化,将成为中国与 世界沟通连接的艺术语汇。在自贸港建设 的宏大背景下,阮江华的山水画作品显然 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以山海为其质地、 琼岛为其魂魄的现代山水图卷,在西学 为用、中学为体的基础之上,继承传统, 博采众长,随时代前行,在氤氲意境的审 美追求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下,画面重在水墨与光色结合,将海南独 特的人文地貌纳入其中;既有丰茂的自然 植被,也有黎苗生活故事,在笔墨勾勒与 色彩交相辉映间,蕴藏着对海南这片热土 的关切以及诗意的描绘,构成了具有别样 意境的中国画之美。

阮江华 

1963年生,海南昌江人,1988年毕业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长城书画院常务理事,海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海南 省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名誉理事。荣获第二届“海南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HuaWaiZhiXiangTanRuanJiangHuaZhongGuoHuaDeYiJingZhiMe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