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蒋兆和激情绘制《中国人民站起 来了》,表达他思古变今的喜悦,也表现了他 艺术观念的更新。自此,他创作了《鸭绿江边》 (1950)、《领到土地证》(1951)、《小孩与鸽 子》(1954)、《母亲的希望》(1954)、《给爷爷 读报》(1956)等一系列歌颂新中国人民大众的 新人物画作品,成为“新国画运动”中新人物画 的代表。
蒋兆和 九兰打夯 纸本设色 1958年
群众终于在新人物画中看到了他们同 时代的人物形象,那些属于遥远过去的古装仕 女一时退出了画坛。按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 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歌颂祖国的大好山河, 歌颂改变自然环境的劳动力,成为新国画的方 向和道路。 时代的转换呼唤新的艺术方向,从艺术家 的思想情感到艺术教育的方针、纲要,中国人物 画面临着新的挑战。
蒋兆和 《人民的力量》草图之一
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画 家们积极响应新的文艺政策,他们紧跟时代步伐,纷纷下乡参加农业生产,体验生活,与工农 大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完成了使人民大众不 仅成为服务对象,也成为表现对象的历史性转 换。在人物画家里面,蒋兆和、叶浅予、李斛、 黄胄、杨之光等一批画家得益于已有的素描、 速写基础,以及对表现现代人物的经验,他们 很自然地转入了对新人物、新生活的表现,并且 创造了新中国第一个艺术高潮。
1957年,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为了响 应群众呼声,1958年初,北京市开始在京郊修建 十三陵水库。十三陵水库修建过程中,国家领 导人多次来到水库工地参加劳动,社会各界都 把能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视为一 种荣誉,全市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先后 近四十万人参加了义务劳动。
蒋兆和 《人民的力量》草图之二 蒋兆和 《人民的力量》草图之三 蒋兆和 《人民的力量》草图之四
中央美术学院也 组织教职工去十三陵水库工地体验生活,蒋兆和、萧琼夫妇一起到工地参加劳动,与工人、农 民同吃同住一个月。他们被十三陵水库几千人 参与义务劳动“移山造海,众志成城”的壮观 场面深深感染,一边从事生产劳动,一边抓紧 时间画了大量速写,一张张写生素材塞满了画 夹。回京后蒋兆和夫妇默契合作,画出了不少感 人的作品,有《最紧张的一角》《十三陵水库工 地》《九兰打夯》等。
《人民的力量—劈岭移山修水库》(以 下简称《人民的力量》)就是在这个激情燃烧的 岁月,在热烈的生产号子声中孕育,由蒋兆和回 京后历经多日构思创作而成的。这幅画采用纪 实的手法,整幅画面高一米九、长五米多,画面 主要人物共计12人,大致分为4组,皆与真人等 大,场景壮阔堪比《流民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JiangZhaoHeRenMinDeLiLiangTuX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