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 要把内心的虚构用国画这个“语言” 阐述出来,“结果” 要无限接近表达的本 质且又要属于中国画 这个范围内,不“跑 题”是步履维艰的。 当意识到表达的题材 匮乏时,蓦然才意识 到自己的“词汇”太 少,甚至还得深入学 习中国画以外的学 科。犹如盲人摸象, 第一次摸到大象的耳 朵时会认定这是大象 全貌,但再往下抱住 象腿的时候便突然惊 醒,第一次摸耳朵的 认知是有偏见的,应 该再增加腿这部分。 同时还会让你思考: 除了腿以外还有没有 其他的构成部分?这 是一个渐进式的过 程,不断地引导该往 哪个方向完善。

梁振杰 向传统致敬之一 180cm×97cm 2013年

众所 周知,就题材而言中 国画可分为人物、山 水、花鸟这三个方 面,三者没有高低优 劣之分,但学院的分 科教学导致了学习上 的偏差。以前,对山 水、人物画的学习只 是希望能多一些表达 的题材,直到有天看 着小孩玩积木玩具, 才顿觉自己在做什么 和能做什么。

梁振杰 时和岁稔 67cm×201cm 2020年

譬如汉 字,它由横、竖、 撇、捺、弯勾等基本 单元组成,通过不断 地重叠或各种组合变 化又变成形形色色的 汉字,最终由每位文 学家通过汉字的排列 变成诗词歌赋,所以 更多的基本“词汇” 储备往往会让作者的 表达来得更自如。我 想自己在做的就如堆积木那般把花鸟画的 勾皴点染、山水画的 披麻皴、斧劈皴、解 索 皴 …… 人 物 画 的 十八描,通过某种特 定的逻辑,通过组合 来造成心中的境。是 的,你可以理解在玩 “积木”,因为我的 确在不断学习和做组 合“词汇”实验的方 式,并乐此不疲。 

梁振杰 静观·簇 150cm×150cm 2018年

谈这些,其实 只是在表述中国画在 自己的创作上的运 用方式:由于它的 历史源远流长,面对 如此悠远的传承,正 如研究生毕业创作的 命名——《向传统致 敬》那般,是抱着敬 畏的心态去学习的。 然而,也恰是由于它 的巨大,我不得不时 刻警惕自己不是亦步 亦趋地跟随,唯恐迷 失。当然,或许这些 实验会无功而返,但 至少乐在其中。

所有 的种种都是为了哪天 想把自己的“感觉” 告诉你,于是用比 喻、引用或描述,画 座山绘棵树勾朵花写 只鸟,而你我的“语 言”又能引起共鸣。 就像圣埃克苏佩里的 《小王子》那样画了 一顶“帽子”,然后 很兴奋地拿给你看, 而我们心里都能明 白:天啊,原来是蛇 吞了大象!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