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末,章草书兴,学章之风大盛。 有赵壹作《非草书》,批判学章之泛滥。以 郡士才俊梁孔达、姜孟颖为首,不慕孔、颜之学 而独羡张芝,耽迷章草,痛陈其患。进而对张芝 自谓“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诸多不 满,溢于言表。其以儒学经典为纲常,经世致用 为立足,设论闳宕,言辞犀利。如“草书,伎艺 之细者”“善既不达政,而拙无损于治”,乃于 世无济,直若“俯而扪虱,无暇见天”,必“览 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则“穷可以守身遗 名,达可以尊主致平。以兹命世,求鉴后生,不 亦渊乎”。
林景辉 草书 于右任《鸡鸣曲》 138cm×45cm 2020年 释文:福州鸡鸣,基隆可 听。伊人隔岸,如何不应。沧海月明风雨过,子欲歌之我当和。遮莫千重与万重,
以士观之,不为伎迷、不以伎珍,即 夫子所谓“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赵壹接西汉 “独崇儒术”之余绪,则可称“义正词严”矣。 及其对于“龀齿以上,苟任涉学,皆废仓颉、史 籀,竟以杜、崔为楷”现象之忧,学章草者“不 思其简易之旨,直以为杜、崔之法,龟龙所见 也”“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以为时人 “失指多矣”。意亦允执厥中。其时,行书亦问 世,益便捷焉。
林景辉 草书 陈与义《感事》 138cm×69cm 2022年 释文: 丧乱那堪说,干戈注竟未休。公卿危左衽,江汉故 东流。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菊花纷四野,作意为 谁秋
然,敝以为赵公《非草书》之中,亦多偏颇、 促狭之处。其论章草“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 所吐,中非圣人所造”之“草根”出处,显然过 于迂腐陈旧。盖书体因袭,趋利就便,乃众智之 晶。而传闻首创者,如隶之程邈、章之汉章帝、 楷之王次仲,及行之刘德升,多有附会名士、法 家之意,概非其人所能独造。以“天象、河洛、 圣人”为指托,与其前数十年之许慎《说文解 字》所陈,若出一辙。
林景辉 草书 何乔远《万安桥》 138cm×68cm 2022年 释文:天上遥闻白玉庭,北风吹起戏龙醒。扶桑挂影初 无障,海若司潮似有灵。楼外行人亭寂寂,尊前逋客鬓星星。昔贤修禊来题柱,篆笔摩挲眼尚青
可见其时,或已成定说。 且赵公所处,隶兴而楷出,其书对隶、楷只字未 涉,独剑指章草,仅为隶、楷“易为易知”者 耶? 又云:“夫杜、崔、张子,皆有超俗绝世之 才”,而姜、梁及追随者“夕惕不息,仄不暇 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借杜、崔、张 子之才高而讥诫学勤者为效颦者、学舞者,实 有不该;且将“手之巧拙,心有疏密”,混于人颜美恶之先天条件,亦 不合逻辑。夫积学一途, 素有“将勤补拙”之说。 伯英才高,然“池水尽 墨”,极勤也。若以赵公 之意,善者自善,不善者 终不善,则天分低者不得 学也。
林景辉 草书 林散之《论书绝句》 180cm×49cm 2020年 释文:欲学庖丁力解牛,功夫深浅在刚柔。吾人用尽毛锥 笔,未入三分即罢休
林景辉 草书 自作诗《戊戌岁杪与绍英、张道诸兄临陈田水库有得》 180cm×60cm 2018年
释文:涂岭访幽弯复弯,轻阴一路百重山。云开霁色林浮翠,涧响弦音花展 颜。疏影平潭双鸟过,高谈野岸几人闲。半生旧识长如昨,不觉流年老鬓斑
然不学又焉知天分 高低?有若今之演员,角 色必以生活原型趣舍,辄 无一人可演多重角色。而 作大草之人,每书必激情 澎湃乎?其书蝇头端楷又 若何?故才高学厚者,更 善模拟是也。情逐之可以 凌霄汉,敛之可以语幽 泉。至如张芝矜伎自臧, 然其拓今草而先驱,启后 学以成规,博“草圣”之 美誉,“后世慕焉”!又 岂非“守身遗名”耶?而 “且草书之人,盖伎艺之 细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