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辉 1971年生于福建惠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国展评委,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石狮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名誉理事。201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进万家先进个人,2015年被中国文联、中 国书协授予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曾获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三等奖,全国第八届群星奖优秀奖,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展获奖提名,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三等奖,第二 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提名,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银奖,全国首届篆书展获奖提 名,全国首届手卷展全国奖,全国第二届手卷展全国奖,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

林景辉 草书 汤显祖《青阳道中》 68cm×68cm 2017年 释文:溪山云影杏花飘,衫袖凌风酒色销。数道松杉残日里,春深立马望华桥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书坛发展空 前繁荣,书法观念一直在“守”与“创” 的交汇碰撞中不断推进。很多人似乎不以 抄袭和变相抄袭祖宗的法度为耻,反把它 视为创作的发端。这一点在书法艺术上显 得尤为突出,欣赏一件作品时,亦常去探 求“所学何体,所宗何派”,对无宗无 派之作一律视为“野狐禅”(明陶元藻 语)。

林景辉 金文 阮籍《咏怀》 180cm×65cm 2022年 释文:灼灼西隤日。余光照我衣。回 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岂为夸 誉名。憔悴使心悲。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甚至还有一种认识,认为学法越 多,书家的艺术功力越深,把艺术简单等 同于日积月累的学习,殊不知艺术上有时 是“非强力可以为”(上海辞书出版社 《美学大辞典》),所以看一些书家介绍 时,时常见到该书家“先学什么,后宗什 么,又得何人心传口授,勤学不辍,吸取 百家之长,墨池笔冢,终有所成”句样。 

林景辉 隶书 崔颢《雁门胡人歌》 180cm×32cm×3 2018年

甚至教科书也公开各书家的来路,并指出 渊源关系(其于初学者的意义不言自明, 但极易引入误区),如宋四家是学颜的, 赵孟頫王羲之为宗等。然则有另一类书 家善体验并内省,付诸创作,如王献之开 创唯美外拓书风,米芾标榜了浪漫主义与 张扬个性的书风,王铎拓宽章法美感,以 狂野的书风对雅正进行误读。这些书家对 前人阐释中或多或少带入自身误读,创变 于斯产生。这里牵涉到艺术的哲学、审美 和自身创作心态。继承是对优点的吸收, 而误读(也可以说发现)是对不明显的特 征的光大和发扬。二者原本角度不同,却 能殊途同归,止于创作。

林景辉 草书 自作诗《夜宿湄洲岛》 138cm×92cm 2016年 释文:奇石野花荒岛栽,只因妈祖似蓬莱。一帘月影随心动,百里涛声入梦 来。壮岁何曾酬壮志,微躯岂不竭微才。多情未许前贤意,聊寄仙乡酒数杯

按常理说,有继 承才能创新,继承要胜于误读,但在艺术 世界里误读往往成为创造的正途。如以碑 写行的赵之谦,其行书作品一改魏碑之笨 重,恣意挥洒,运斤成风,实是魏晋风流 在碑法中的重现,以帖学误读碑法的例 子,二者能与矛盾中互见,令人神往。 景辉生活在这个时代,执着于书法, 自然内心不断反思这“守”与“创”之间 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其一路获奖入展至 今二十多年未断,缘于其善思,于书法本 体思考不离不弃,于书法语言的建立朗心 澄照,探求书法与证道的关系,提倡笔墨 表现与回归,从宗教、哲学、心理学,国 外先锋艺术及史前艺术不断汲取营养。其 胸襟宽广,视野开阔,致力于建立自家艺 术语言,为艺术的创造开辟新的领域。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