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中华全国青年联 合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画 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
每一个文化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鲁迅,刘 佳也不例外。 作为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是 中国新文化的旗手。他坚硬、果敢,带着无往不 前的锋利,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精神坐标。 他的杂文就像投枪和匕首,直刺封建旧文化的 心脏。他小说中的人物—阿Q、祥林嫂、孔乙 己……至今依然能和当代芸芸众生对号入座, 成为脸谱化的社会符号。
刘佳 像之二 248cm×129cm 纸本墨笔 2023年
我曾经一度很难将画家刘佳和鲁迅相联 系。刘佳性情随和,脸上总是洋溢着心无挂碍的 微笑。他常年在外写生,行走一圈踏遍大半个中 国。他交游广泛,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高谈阔 论,享受快意人生。他也喜欢蛰伏在工作室里, 不紧不慢地磨一杯手冲咖啡,或者将拉森烟丝 倒入偌大的烟斗中,看混合着巧克力和胡桃味 道的烟雾如何袅袅婷婷,冉冉上升。
这样的轻松随意和鲁迅的剑拔弩张看起来 有点不搭界。但是透过精神世界的平行时空,谁 又能否认,刘佳骨子里有和鲁迅不谋而合的部 分?那部分,首先是深邃。作为20世纪中国文化 史上的丰碑式人物,鲁迅被毛泽东誉为“现代中 国的圣人”。郁达夫说:“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 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 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
刘佳 像之一 248cm×129cm 纸本墨笔 2023年
1938年,鲁迅去世一年多后,《鲁迅全集》 正式出版,收录了鲁迅一生的著述,后又经多 次再版。刘佳极爱阅读《鲁迅全集》。鲁迅犀利 的文风、深邃的思想深深吸引着刘佳,在和鲁 迅思想交集与碰撞的过程中,刘佳也在不断反 思。刘佳在工厂做过工人,在出版社做过编辑, 在大学当过教授,当下他是画院的专职画家。 各个行业深耕的经历使他看到了人生百态。
尤 其是在大学任教的数年间,他对教育产生了许 多的疑惑。现代教育走过了一百多年历史,有成 果也有不足,他经常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何在? 教育的价值何在?《鲁迅全集》并没有给刘佳 的思考以确切答案,但那份精神的契合与情绪的抚慰却实实在在滋养了他。 《鲁迅会客厅》的人物选取是一个很有深 意的选择,为何选取鲁迅作为核心,又为何选择 这一群人铺开刻画?正如上文所陈述,鲁迅已然 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符号,也照亮过刘佳的精神 世界。
鲁迅周遭的朋友,无论是文学圈,还是学 者圈、名流圈,那些在历史涤荡中留下来的人, 每个人都堪称一座时代高峰,他们的正直、才 华,他们的坚定、勇毅,昭示着某种不可言喻的 精神力量。《鲁迅会客厅》收录了民国时期60位 文化名人和战斗勇士的水墨肖像,在《鲁迅会客 厅》这个特殊时空中,他们凝聚成一组肖像群, 但又保持各自形象的独立性。
那近乎同一视角 的正面排布,形成一种强大的气场,像是历史的 回眸,又像永恒的凝视。刘佳对主题的选择首先 代表了他的个人立场—对正义理想的坚持和 对打破旧秩序勇气的向往。其次,以鲁迅为核心 的人物铺排,折射出刘佳潜意识里的反叛精神 和理想主义底色。 李长之在《鲁迅批判》中说:“鲁迅总是反 抗的,所以可敬。”
鲁迅以一篇篇有力的檄文向 封建旧文化声讨。郁达夫评价鲁迅的随笔杂感, 说:“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 之简洁,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 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 死似的凄厉的风味。” 刘佳年轻时代也是一身“反骨”。
刘佳的父 亲是活跃于画坛的著名艺术家刘国辉,这给了 刘佳机遇,同时也是压力。刘佳说,他走在浙江 美术学院的校园里,总要被见到的叔叔伯伯关 切询问。久而久之,18岁的少年萌生了逃离的想 法。他先是逃进了工厂,做过打铁、电焊、钣金。 流过工人的汗水后,刘佳开始想念校园的纯净。
但他不是回到父亲任教的高校去学习,而是到了 离杭州不远的地方—南京求学。六朝金粉,十 里秦淮,在南京师范大学求学的日子里,刘佳在 另一种不同的环境中孜孜以求。这时候,受过父 辈熏陶的传统笔墨反而勃发出来,成为刘佳最 初的艺术滋养。刘佳生于杭州,成长于苏州,苏 杭地域的柔美却没有成为刘佳的笔墨追求,相 反,他骨子里有一种迥异于柔美的刚强和倔强。
早年,他汲取浙派绘画传统,作品注重线条的表 现力,人物形体结构十分扎实,线条爽利干净, 在线与墨之间填入亮丽色彩,以色彩与线条的 交融表现人物内涵。他坚持现实主义题材,创作 了许多反映普通社会民众的作品,如藏民图、矿 工图、民工图、少数民族系列等。他的作品用笔 苍劲有力、刚健硬朗,极少南方人的温润柔美, 却充满北方汉子的豪爽之气。
1997年他去西藏采风写生后,笔墨表现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他将画 面中的水分减少而墨色加重,色彩也剥离出去, 令画面具有黑白木刻般的效果。前两年,由于不 能外出写生,刘佳的思考时间增多,他开始更深 入地思考水墨之间的关系,并对画面水分做更 多的抽离。可以说,在写意人物画领域深耕的数 十年间,刘佳一直在水墨淋漓和抽取水墨中做 加减。
《鲁迅会客厅》展示出刘佳近年趋于成熟的水墨范式,其中人物肖像笔法苍劲厚重、线条 粗犷有力,抓住人物的典型化特征,从外表折射 人物内心世界,画面呈现出凝涩感和厚重感,具 有版画般的艺术效果。 刘佳创作《鲁迅会客厅》的另一深层动因 便是他的理想主义底色。李长之说:“广泛地 讲,鲁迅的作品可说都是抒情的。
别人尽管以为 他的东西泼辣、刻毒,但我以为这正是浓重的人道主义的别一面目,和热泪的一涌而出,只不 过隔一层纸。”《忆韦素园君》《藤野先生》《秋 夜》……那些饱含着辛酸和温情的文字总是让 人印象深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是被收 入了学生课本,百草园里那“碧绿的菜畦、光滑 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让我 们看到,鲁迅这个现实世界的战斗者也是精神 世界中的理想主义者。
尽管“这种抒情的文章之 少,小半的原因是因为鲁迅要攻击的对象是太多 了……然而遇有从容的笔墨,却一定是优美的笔 墨”。(摘自李长之《鲁迅批判》) 理想主义者的矛盾在于它貌似脱离现实, 但又在虚幻中感受十分真切的美好。理想主义 者的追求在一些人眼中是水中月、镜中花,但在 刘佳的笔墨里,却成为自己安顿心灵的最佳场 所。
在民国主题肖像中,刘佳以他的水墨关系营 造出他理想中的精神世界。在这里,鲁迅的文学 圈、学者圈、亲友圈汇成了一个鲜活的能量场, 这些人物以他们独立而集聚的形式,构成了一个 以鲁迅为中心的辐射半径,那小小的“会客厅” 里,有着关于战斗的记忆,亦有关于青春的回 想。
至今,我们记得沈从文《边城》里纯美的翠 翠,徐志摩《再别康桥》里那“软泥上的青荇”和 “康河的柔波”,巴金、茅盾、萧红等人作品中对 家国、人性、情感等主题的描述和探讨,虽然满 纸沧桑,却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在那军阀 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炮火与子弹、奔波与动 荡,并没有剥夺人性里最美好的部分。那片曾经 被我们仰望过的星空,它不远不近存在着,它是 很多文化人心中的乡愁。
它有着光华与璀璨,又 有着怀旧与惆怅,它同时孕育着那个时代最伟 大的一群人。鲁迅、许广平、胡适、王国维、陈独 秀、李大钊、瞿秋白、蔡元培、陈寅恪、柔石…… 这一串串响亮而又沉重的名字,带着迸发的热 血、无双的才情,存在于我们周遭的文化碎片 中,刘佳努力把这些文化碎片拼接起来,让历史 的温度在水墨里延续。
秋风肃杀,当我第一次面对《鲁迅会客厅》 时,我一下子明白了,鲁迅是一束光,是群星璀璨 世界里最闪耀的那束光。他不是一个人战斗,他 的身边有一群智者—民国那些大先生们。他 们的才情,他们的风骨,多多少少会在文化人的 心里留一个根,由此滋生出牵牵绊绊的藤蔓。那 些大先生,他们已然离开了,但他们并没有消逝, 他们的精神留在了当今文化人的风骨之中了。很 多人记住了他们,比如你我,比如刘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LiuJiaShuiMoRenWuXiaoXiangLuXunHuiKeTing.shtml















 书画艺术网
书画艺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