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龙 1984年生,湖南道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简帛书委员会委 员,永州市书法院副院长,永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南省第十一届青联委员,永州市第五届青联常委,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五 届草书展,全国第四、五届青年展,全国第九届楹联展,全国第二届手卷展。获2022年“芙蓉计 划”——湖湘青年英才项目支持,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齐白石艺术奖”获得者。

赵文龙 草书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杜甫《绝句》之二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0cm×50cm 2022年 释文: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 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 复乐,陶然共忘机。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15年之前,我创 作的重心一直是篆书和隶 书,虽在一些全国商业展 赛和省展上获过奖,但一 直无缘入展中国书协主办 的展览,当时倍感困惑。 所谓穷则思变,2015年春 节后,我开始把创作向行 草书倾斜,在陆机《平复 帖》和何绍基行书上用功 较多。

之后以这两种风格 为主的作品连续入展了中 书协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手 卷展,全国第四、五届青 年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 篆刻展,第七届中国书法 兰亭奖和全国第五届草书 展等展览。现在回想起 来,对自己当初的转变感 到庆幸。 国展入展的作品目 前以章草居多,主要取法 陆机《平复帖》,它是现 存年代最早的西晋名家 法帖,有“墨皇”和“祖 帖”之称。《平复帖》的 风格特征,当与陆机所用 工具有一定关系。比如, 明代书画家詹景凤《东图 玄览编》中说道:“陆士 衡《平复帖》以秃笔作稿 草,笔精而法古雅。”

赵文龙 行书 毛泽东《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十六字令·三首》 380cm×69cm 2022年

再 如,清代金石文字学家杨 守敬《评帖记》有云: “系秃颖劲毫所书,无一 笔姿媚气,亦无一笔粗犷 气,所以为高。”这些书 论都认为,《平复帖》为 秃笔所书,故而,我在书 写时,选择了比较顺手的 秃笔,掺入篆籀用笔和自 己的理解,以清淡典雅为 主,注重虚实对比,把实 的地方写出涨墨,将虚的 地方枯到极致,营造出一 种朦胧斑驳的效果。 书画作品中“虚处” 的营造,我认为是一种妙 得空灵的表现手法,清代 的范玑在《过云庐画论》中说“画有虚实处,虚处明,实处无不明 矣……”同样是清朝的蒋和在《学画杂论》 里也说“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人们认为“实”的存在来自“虚”,“虚” 成了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审美的重要组 成部分。就像山水画,在茫茫的江水上或者 山间里,水汽蒸腾、云雾缭绕,在若隐若 现、朦朦胧胧之间给人以更多遐想,这是一 种大美的意境。

赵文龙 隶书 《千字文》节录 138cm×68cm 2014年

可以说,虚白的运用能让作 品的意境更加深邃高远。书画同源,我想把 这种感觉和认识,尝试着融入章草的创作中 来。 我是永州人,永州书法的两座丰碑—— 怀素和何绍基都对我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 是何绍基,我们算是同乡,都出生于永州道 县,我生于斯、长于斯,因此对他的书法倍 感亲切,加上永州本地学何绍基之风盛行, 在大家切磋交流之余,又或多或少受到一些 熏陶。

赵文龙 隶书对联 180cm×27.5cm×2 2021年      赵文龙 行草对联 180cm×27.5cm×2 2020年

何绍基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 世,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他的书 法以颜欧为基,上溯篆隶,对北碑名刻无不 深研,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我尤爱 其楷书和行书,他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 博,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 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

赵文龙 草书 倪云林题《琪树秋风图》 180cm×96cm 2023年 释文:竹影纵横写月明,青苔石下听鸣笋。我来仿佛三 生意,琪树秋风梦亦惊

他的行书以颜鲁 公为基,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中年渐 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晚年何 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独具面貌。 对何绍基行书的学习,我以为需要有一 定的篆隶基础,特别是要在富有金石气的大 篆或汉碑里下功夫,另外还需对颜鲁公的楷 行作品进行溯源,增强篆籀用笔,感其外扩 的雄强体势,也可辅助学习风格较为相近的 其他名家作品,如取王铎大字作品的浑厚和 涨墨效果,以及赵之谦行书的北碑意趣。另 外,对何绍基的行书也要做一些取舍,对部 分传世书作进行真假辨别,择其精品研习, 对偶有出现的“墨猪”、不自然的牵绕以及 一些颤笔,要进行舍弃或者弱化,做到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 

自己在学书道路上,走过很多弯路,迷 茫过也彷徨过,中学时受时人书法影响,无 功耗费了几年。直到大学里,才走上取法传 统之路,于五体和古代经典法帖都有涉猎, 先是泛泛而临,取其博,后择其一两家,专 一深入,最后在专与博之间轮番取法。现在 回想起来,所有的曲折和迷茫都成了人生财 富,打好基础,找对适合自己的方向和方 法,再努力执着下去,相信总会有所收获。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