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文森特·梵高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位女性

书画艺术网画里画外2025-11-01 08:36140
文森特·梵高的艺术人生短暂而炽烈。他出生于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1888年,他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创作《阿尔的吊桥》;...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文森特·梵高的艺术人生短暂而炽烈。他出生于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1888年,他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创作《阿尔的吊桥》;同年与画家保罗·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于1889年创作《星月夜》。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在他孤独而动荡的37载岁月中,三位女性以其不同的方式点亮了他的世界。这些女性在时空中交织,构成了梵高传奇的隐秘脉络。

安娜·卡本图斯·梵高

艺术生命的播种者

安娜·卡本图斯·梵高——梵高的母亲,是她给了梵高生命和艺术的启蒙,通过绘画课程和鼓励培养他的创造力。虽然母子并没有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通过书信保持联系,在文森特移居法国后,她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艺术家之母》是梵高于1888年根据一张黑白照片创作的,梵高母亲同样是一位业余艺术家,她喜欢画植物和花卉。

文森特·梵高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位女性 文森特·梵高 第1张

文森特·梵高 艺术家之母 40.5×32.5cm

布面油画 1888年 诺顿·西蒙博物馆藏

1883年,梵高回到荷兰纽南,住进了父母家,尽管之前他与父母的关系并不融洽。见到母亲后,他兴奋地与母亲分享了自己的花卉和自然风景的作品,为母亲画了像。在这幅画中,梵高捕捉了母亲端庄而自豪的气质。这幅画作几乎与他的《自画像(献给保罗·高更)》同时创作,色彩和姿态也非常相似。

2019年秋天,我们曾经访问过荷兰的“梵高村”。在博物馆看到了许多梵高父母和家庭的照片,对他的一生加深了了解。1883年梵高的父亲是纽南新教团体新来的牧师,当时“新来的牧师”的“蓬头垢面的儿子”,引起了很多的议论。父母担心梵高会制造麻烦,决定让他穿着举止随他自己的心意,父亲写信给提奥(梵高的弟弟)说:“现在人们都见到他那个德行了……我们也不想改变事实,就让他做一个怪人吧。”梵高察觉到父母的惶恐、怀疑,“他们让我住进家门,就像领进来一条大野狗一样恐惧”。但是他很快改变了自我意识,随后写道:“如果一条狗具有人类的灵魂,甚至是很敏感的灵魂,也应该让它知道人们是如何看待它的。”梵高极力保持着教养,但还是显得过于“粗俗”。他说自己根本不是野兽,分明就是一只迷失方向的家养宠物。

自1883年12月至1885年11月梵高在纽南居住了2年。他在纽南创作的作品占他一生总作品量的四分之一,油画、素描、室外写生涉及田地里的编织工和农夫。梵高的首幅代表作《吃土豆的人》就诞生于此。纽南犹如一个露天博物馆,由与梵高的生活和工作直接相关的24处房屋和郊外景点组成,在纽南你可以感受到梵高的艺术发展轨迹。

阿戈斯蒂娜·塞加托里

巴黎浮世绘的守护者

1887年的巴黎冬夜,铃鼓(Le Tambourin)咖啡馆的灯光为梵高照亮了东方幻境。这座由意大利女郎阿戈斯蒂娜经营的艺术家据点,墙面曾挂满梵高临摹的浮世绘作品。这位比梵高大十岁的咖啡馆女主人,用她的铃鼓状座椅与先锋气质,为这个正在经历画风巨变的荷兰人搭建了试验场。

文森特·梵高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位女性 文森特·梵高 第2张

文森特·梵高 铃鼓咖啡馆里的阿戈斯蒂娜

55.5×47cm 布面油画 1887年 梵高博物馆藏

阿戈斯蒂娜也曾是他的模特,她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支持过许多艺术家。梵高本人曾在这座咖啡馆里展出过他的日式风格的作品。“日本趣味(Japonaiserie)”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发明的一个词语,用来表达日本主义(日本浮世绘)对当代欧洲艺术的影响。后来咖啡馆破产倒闭,梵高的作品也被债主扣押。

《铃鼓咖啡馆里的阿戈斯蒂娜》是梵高在1887年绘制的一幅油画。女人坐在小桌前这一意象,曾多次被印象派画家如德加、马奈运用。画中的桌椅呈铃鼓状,阿格斯蒂娜背后墙上是梵高的日式风格作品,这些作品在1887年2月开始在此展览。她在梵高短暂的艺术生涯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约翰娜·邦格·梵高

永恒星火的传递者

1891年,提奥去世,将一位28岁的遗孀推上历史舞台。当约翰娜·邦格接过丈夫留下的2000余幅梵高遗作与652封书信时,她面对的不仅是艺术史的真空,更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孤绝灵魂。

文森特·梵高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位女性 文森特·梵高 第3张

约翰·科恩·戈斯查克 约翰娜·邦格·梵高肖像

布面油画 梵高博物馆藏

这位精通四国语言的编辑用十年时间整理出版《梵高书信集》,让世人看到画作背后深邃的哲思;她策略性地拒绝低价抛售《向日葵》《星月夜》等作品,在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地策划展览,如同一场持续30年的文艺复兴运动。当她的儿子文森特·威廉于1973年创立梵高博物馆时,墙上展示的不仅是艺术家的人生轨迹,更是一位普通女性以智慧重写历史的传奇。

三位女性共同托举着梵高燃烧的生命。在梵高短暂的艺术爆炸中,这些女性以各自的方式成为他艺术世界中的重要引力——她们不是被动等待被书写的缪斯,而是以行动改写历史的缔造者。正如《星月夜》中涡旋的星光,梵高的传奇永远镶嵌在这些女性的轨迹之中。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WenSenTeGaoShengMingZhongZuiZhongYaoDeSanWeiNvXing.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