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以为吴藕汀不会画画,甚至觉得他连字也不会 写;其实不然,他年轻时什么都画过,他有过这些技巧;后 来才能打破这些技巧,然已非自然中的物象,乃是严谨的中 国式的抽象——象外之境。吴藕汀绘画里用笔的苍茫和金石 气,得益于早年对金石的研究,以及他对昆曲的研究,昆曲 里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从他的线条里都可寻觅。 据我所知,吴先生足迹不出方圆三百里,也就是“杭 嘉湖苏松太”一带,所见也不过是江南山水而已。按照常人 的眼光来看,他显然没有“行万里路”,而老人却认为一个 真正的艺术家要胸有丘壑。所谓的行万里路,实乃交游。写 生是花鸟画的功课,山水无需要写生。他对那些“学院派” 背着一个写生夹对景描摹写生的做派,大不以为然,以为古时有那么多的画家,与自然亲近、交流,总结了那么多的经 验,你不去体会学习,却以个人之眼光去再现自然,以“风 景画”当作山水画之创新,实乃舍本求末。实际上像“元四 家”中的黄公望,也不过在画虞山、富春山一带,渐江一生 所画的也只是黄山,并非若今人要行路万里,画遍大江南 北,从太行到沙漠,甚至于画到宇宙。 

吴藕汀 探梅图 68cm×46cm 2002年

从藕公80年代初所画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元 人和吴门画派的青睐。工细茂密,显然受到了吴仲圭、王蒙 的影响,其实说影响还不正确,只不过他画中确确实实透露 了梅花道人、黄鹤山樵那种茂密幽深的气息。他仍然以自己 的那种执着的,近似于符号化的点和线条,来演绎着一种古 典的意趣。实际上可能以今人的目光来看,很有一种后现代 的意识,以自己的笔墨,来表达对古人的理解。 所以说,吴藕汀先生在60岁之前已经完成了对传统书画的掌握以及升华的基础,之后就完全走向了随心所欲的境 界。 这本画册中所收入的大多藕公晚年作品,“符号性” 的笔墨语言在他80岁以后的画作中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趋于 纯粹和简洁,这一点他与新安画派的所谓的“简笔而不简 景”倒是一脉相承的。吴藕汀的山水从早年到晚年,基本上 可以分为简繁二路。他的简非常理性,而他的繁并不是像黄 宾虹,也是以非常简练的笔法在繁,繁中看到的依然是他一 贯保守用笔的单纯性,恰恰是矫正了黄宾虹山水里反复积染 的制作感。幽深茂密的景致,却是通过看似非常单调的点线 来表达。

吴藕汀 药窗词意册之一 31cm×45cm 2002年

而他90岁后所作山水,用笔苍茫浑朴,完全进入了 一种随心所欲化境,这与当代一味制作、刻意构成的画风来 比较,藕公的作品显然有一种视觉的张力,这种张力里面却 蕴藉着一种韵味悠长的书卷气,并完全依靠笔墨的简练和内敛、苍润古拙的金石气味所凸现,也 是当代许多画家所不能企及的。 

吴藕汀 药窗词意册之二 31cm×45cm 2002年

山水之余,先生也喜爱画花果, 大都以小品册页为主,仍以质朴的用 笔双钩填色,他曾自嘲为“套色木 刻”。其实,这所谓的套色木刻,正 是他不求花哨的纯朴。他所画的蔬果 册、花果册,大都写他日常生活中所 见,有些不被人关注的花花草草,他 都会用心去抒写。

吴藕汀 药窗词意册之三 31cm×45cm 2002年

他的代表作品《百 草图卷》,写百种“蛇草”,据说那 些我们不识其名的花花草草,皆有治 蛇伤之功效。这与当年藕公歇隐南浔 时在小园里种植草药的经历是分不开 的,有的则是他的三儿子伟伟从湖州 山里采集而来,藕公特别喜爱这些 药草,他有“药窗”一号,可谓名 副其实,这也是他亲近自然的一种表 现。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