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砖瓦拓片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好,好事者题咏做跋 大多以释图、考古为能事,有佼佼者,亦难免其学究习气。 岂知文物(拓本)一旦离开原本的“地理、位置、空间关 系”等“原生地”,原始的“历史、人文气息”基本消失殆 尽,拓片则以其独立的审美图式再现。 “无意图文相契,但开构成新风”,这是著名书画家曾 宓对拓片题跋、着文、重构空间的别开蹊径的创作理念。这 是一种默契自慰的“隔空对话”,曾先生不想听古人叙说宏 大或凄美的故事,只凭“吾念”我行我素地为他们“构筑” 新的“生存空间”。这简直就像在做一场空间置换、重铸构 成的“行为艺术”。
曾宓 解读《西游记》 拓片书法 70cm×138cm
曾先生对绘画构成有其独到的见解,在他的绘画和书法作品中,题跋和钤印是极为注重且精到而高 妙的,同时构成(章法)也在他作品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点 睛之重。 脱离“原生态”环境的拓片,在曾先生书法、钤印的重 组构成中得以新生。有一幅朱砂拓《千佛图》,朱砂色的众菩 萨6行11列排排而坐,曾先生则书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相 拥之,底部又以密集朱砂印钤印成行与上部众菩萨相呼应, 形成宏大诵经场景,这便是“构成”的力量,甚可称谓“物归 本相”之佳构。又一幅长达近五米的罕见的汉代画像拓片,场 景宏大、内容翔实。
曾宓 解读《西游记》 拓片书法 70cm×138cm
曾先生则以干湿相间、酣畅淋漓的笔墨, 书写了先贤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全赋一千多字,曾先生鲐背之年90高龄,屹 立而书一气呵成,非 积年之功力加持万不 可能,不可不谓老当 益壮“仁者寿”也。 再一幅石刻《西游 记》拓片,图形若长 条“门楣”,间以四 朵“团花”簇拥。
曾宓 拓片书法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46cm×78cm
曾先生借以“团花”分 割之空间,以浓淡墨 色相交替的便笺式书 法,饶有趣味地描写 了唐玄奘西游取经的 史略及师徒四人的行 为、秉性,可见老先 生的童心未泯。 凡上三列,可见 人们对拓片的形式美 都有着自己的解读和 诠释,这当是艺术家 的学识、休养和理念 所决定。
曾宓 天风和鸣 180cm×97cm 2011年
正如美学家 宗白华所说:“艺术 之创造是艺术家由情 绪的全人格中发现超 越的真理真境,然后 在艺术的神奇的形式 中表现这种真实。” 由此可见真实不是对 原始的还原,而对拓 片的架构重组、情绪 表达,这才是真实的 美。 书法是对文字 的情感优化,曾先生 的书法有其独特的书写语言。
在对拓片的 重构过程中,他用墨 色的干湿互补,浓淡 相间的书以画境的笔 墨,构筑了拓片气韵 生动的全新境界。 曾先生以米寿之 力,豪书90幅拓片新 构,开瑞九十大寿, 可谓大匠之气,山海 大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