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传》,是司马迁为西汉名臣汲黯和郑 当时写的合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汉景帝 时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为遏者,后因出任东海 太守,政绩卓越,便被召回京城做了主爵都尉, 卒于公元前112年任淮阳太守之时。汲黯是汉武 帝朝中闻名遐迩的一流人物,为人倨傲严正,忠 直敢谏,从不屈从权贵,故而令朝中上下皆感敬 畏。此传中写他四次犯颜武帝,三次斥骂丞相公 孙弘和御史大夫张汤,言辞极为尖锐无情。汉武 帝虽在背后骂他甚至起过杀心,但又因他是“社 稷臣”而宽容几分。 《汲黯传》寄托了司马迁深切的爱憎之情,可 以说,汲黯是他批评现实政治的代言人。
司马迁怀
着极其钦敬的心情为汲黯树碑立传,不多叙政绩,而倾尽全力表彰他秉正嫉恶、忠直敢谏的杰出品
格。围绕这个中心,运用辐辏之法将众多的零散材
料交织在一起,从多方面的人际关系中反复刻画人
物个性。尤其是一再描写汲黯同最高统治者汉武帝
和公孙弘、张汤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使他那汉廷第
一直臣的形象被异常鲜明地表现出来。其中,汲黯
那些一针见血、极具个性的言语被大量实录,其辞
之犀利精粹,其情之激切义愤,皆力透纸背,震撼
人心,对展示主人公思想品格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
用。
小楷《汲黯传》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创作的 一幅书法作品,书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现藏 于日本东京永青文库。此作被认为是赵孟頫传世的 小楷名篇,也是小楷初学者的极佳范本,为历代书家所推崇。全篇为小册页,共10页,每页12行,每 行16至18字不等,凡119行,计1946字,第6页12行 197字,为文征明补书。文征明称《汲黯传》“楷 法精绝”,赵孟頫则自称得唐人遗风笔意。对此, 历代书家多有评价,如元倪瓒曰:“子昂小楷,结 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引自马 宗霍著《书林藻鉴》)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 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 《乐毅》诸书得来。”笪重光则跋曰:“松雪此 册,字形大小,无不峭拔,云唐人遗风,其源乃出 山阴耳”。
《汲黯传》(局部)元·赵孟頫(传) 纸本 17.6cm×17.4cm×10 日本东京永青文库藏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 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吴兴 (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画史又称“赵吴兴”,楷 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之 一。赵孟 才华横溢,勤奋好学,据说他“下笔神 速如雨,一日能写万字”。又《元史》本传称,赵孟頫 “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 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赵孟頫传世书法作品数 量极多,且各体皆备。其中,小楷是他最拿手的字 体,也下过很大功夫。他曾自题云:“余临王献之 《洛神赋》凡数百本,间有得意处……亦自宝之……”
世人对他的小楷评价也很高,元鲜于枢跋其 小楷《过秦论卷》说:“子昂篆、隶、正、行、真 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为子昂诸书第一。此卷笔 力柔媚,备极楷刚。” 与赵孟頫的其他小楷作品相比,《汲黯传》 落笔迅捷,起笔敦重典雅,轻重得宜,行笔从容不 迫,一气呵成而无一笔失度。
究其细节,既无风驰 电掣之暴,又无婀娜柔弱之软,虽峻利而不失温 和;收笔似稍重,倒更显笔锋不苟;弯笔从容使 转,凝迟内含;折笔立顿方棱,工雅文静。竖笔、 撇、捺皆重,其他笔画疏淡参差,穿插其中,如丛 碧中的疏枝密叶,经月光透射后掩映成趣。其点虽 小而颇显神采,或左或右,或上或下,俱能各逞其 姿,重者如高山坠石,轻者如毫末随风。再看小楷 的行间两侧,以朱丝为限,直行左右协调而横不成 列,反而相互酬对,相得益彰。
综观其书,其字体宽和雍容,风骨秀逸,平 和简静,有缓带轻裘之风:在用笔上,提按使转, 方圆兼施,并十分讲究笔画间的粗细和轻重变化, 极富节奏感;在结体上,法度严谨,挺秀润健,十 分讲究字的揖让,因求顾盼有情,故能开阔而不平 板,寓清丽于苍劲之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aoMengXiaoKaiJiChuanXinShang.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