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忠贞人格的典范 —苏武图像及其象征意义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25-09-17 15:42440
苏武,中国古代忠臣义士之典范,古今常 有论赞,或以诗文绘画,或以词曲歌赋,可称经 典者甚多。美术史对苏武的关注与描绘由来已 久,历代有关苏武的主题图像形式丰富,资料 丰足,其源起、建构、演变均不乏开掘的空间。本文比照有迹可查的百余幅苏武图像,结合传 统人物画史,融汇儒家哲学和绘画美学思想, 探究苏武图像的历史发展,剖析其风貌形象、 精神内涵和象...

苏武,中国古代忠臣义士之典范,古今常 有论赞,或以诗文绘画,或以词曲歌赋,可称经 典者甚多。美术史对苏武的关注与描绘由来已 久,历代有关苏武的主题图像形式丰富,资料 丰足,其源起、建构、演变均不乏开掘的空间。

本文比照有迹可查的百余幅苏武图像,结合传 统人物画史,融汇儒家哲学和绘画美学思想, 探究苏武图像的历史发展,剖析其风貌形象、 精神内涵和象征手法,展现伟大的人格精神如 何触动一代代画家殚精竭虑去创造的历程。

一、苏武图像的历史渊源及精神核心 

1源于正史,彪炳千秋 历代所绘之苏武皆源于正史中载录的故事 及史官塑造的形象。比较翔实全面的苏武生平 载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苏武传》(后简称《苏武传》)。《苏武传》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 旄尽落。”〔1〕 勾勒出忠君守节、坚贞不屈的爱国志 士形象,成为儒家人格最经典的人格典范,确定 了后期著述的基调。

忠贞人格的典范 —苏武图像及其象征意义 苏武图像 苏武牧羊图 第1张

[五代]周文矩(传) 苏李别意图卷 33.3cm×89.9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史记》《资治通鉴》《四库 全书》等均据此载录,流传有序,彪炳青史。 苏武之史事最初援引于儒家经传,后逐步走 向文艺创作,涌现出诸多杰作。作为中国传统叙 事画的经典母题,苏武主题绘画建立在真实历史 之上,依时代审美之变,将其人其事勾取、整饰与 升华。从宏观的精神文化角度上来看,他与古往 今来的忠君臣子、侠义之士和民族英雄内在精神 共通,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意义和多维的价值意 蕴,可以被诠释、发挥出多种可能性。 

2.忠贞之典范 

班固于《汉书》文末引孔夫子之语赞曰: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成仁,无求生以害 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2〕 苏武主题图像的精魂本源为儒,既透射着儒家独立 无畏又崇高的人格境界,又饱含着儒家忠君守 国而后为己的国格胸怀。 从人格伦理的精神层面上来看,苏武以自 己的苦难和坚毅不屈践履了儒之义理—“大丈 夫”的独立人格尊严、“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的崇高牺牲精神,其浩然正气“至大至刚,直塞 与天地之间”;从国格伦理的价值诉求来看,苏 武是西汉时期国格的倡导者和实践者〔3〕 。

忠贞人格的典范 —苏武图像及其象征意义 苏武图像 苏武牧羊图 第2张

其以 “屈节辱命,虽生,何以面目归汉”〔4〕 的高尚民族 精神诠释了“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5〕 、 “忠臣不先身而后君”〔6〕 、“君子以生辱,不如以 死荣”〔7〕 的大节道义,阐扬出大汉之风骨,“千载 犹有生气”,实乃忠贞爱国之典范。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ongZhenRenGeDeDianFanSuWuTuXiangJiQiXiangZhengYiY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