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曲靖一中爨碑亭内的《爨宝子碑》 ,记录了云南爨氏家族统治时期一位杰出的部族首领 ——爨宝子的生平功绩,是对爨宝子的赞扬与歌颂。《爨宝子碑》碑刻署年为"太亨四年岁在乙巳"(即 东晋义熙元年,公元 405 年),因两晋有禁碑之令,故当时刻石极少,相对于当时社会大量流行的手札、 墨迹来说,《爨宝子碑》是东晋碑版书法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豆腐里惊现稀世珍宝     

《爨宝子碑》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南宁(今曲靖)出土,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后来被一乡民用的石板。清咸二年(1852),时任曲靖知府的是金陵人邓尔恒。邓尔恒生来爱吃豆腐, 有一天他偶然走入厨房,发上在整板豆腐上竟然凸现出奇异的汉字。仔细一看,正是史书记载的爨 碑文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此碑出土甚早,因无人问津,复又浅埋于荒阜之中, 偶然为一农夫耕地所得,搬回家中用来压豆腐,至被邓尔恒发现之时,这块名碑已用来压了 74 年豆腐。     

纨绔公子立下汗马功劳     

在发现《爨宝子碑》上,邓尔恒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相较于邓尔恒,他的父亲邓廷桢要有名 得多,邓廷桢是与林则徐几乎齐名的禁烟英雄,嘉庆六年(1801)进士,工书法、擅诗文、授编修,官至 云贵、闽浙、两广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他还是第一个公开反对割让香港 的大臣,被誉为民族英雄。但"虎父无犬子"这句俗语并没有在他的儿子邓尔恒身上得到印证。不能 否认,作为名将之后,在家庭的熏陶下,少年时的邓尔恒是非常努力、勤奋的,道光十三年(1833),邓尔 恒考取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绶编修,后出任湖南辰州府知府,在近 20 年的时间里,完成了研究学问 和求取功名的传统任务。然而,纨绔子弟无伟男,虽系科举出身,也已步入仕途,但长期侍翰林院做学 问、编志修史,邓尔恒却并没有太多建树。将门无虎子,这让父亲邓廷桢非常忧虑。咸丰二年,在多 方的活动下,邓尔恒被补为云南曲靖知府。通过欺压少数民族和平息叛乱,邓尔恒取得了一些"政绩 ",从此平步青云,不久后,就为云南布政使。咸丰十年(1860)十月,邓尔恒被升绶为贵州巡抚,还未来得 及赴任,仅仅过了几个月,咸丰十一年(1861)春,又被调任陕西巡抚。     

邓尔恒人生中最大的贡献来自于他做学问的严谨。赴任曲靖没有多久,就因为偶然吃豆腐而发 现了"小爨碑",让消失了近千年的《爨宝子碑》重现天日。并于碑文后用隶书题跋六行,跋云:"考晋 安帝元兴元年壬寅改元大,亨,次年仍称元兴二年,乙巴改义熙。碑称'大亨四年',殆不知大亨年号未行, 故仍遵用之耳。"邓说不虚,"大事四年"实为义熙元年。    

 当时,正是碑学大兴而帖学告退的时代。所以,《爨宝子碑》一经发现,其怪涎的用笔、随意的 结体所表现出的古朴味道,立刻引起人人民极大的兴趣,被视为书法作品中的奇珍异宝。阮元称它 为"滇中第一石",康有为誉其为"已冠古今"。     

爨氏豪族统领南中一方    

 研究《爨宝子碎》,首先就要从"爨"姓上做文章,爨氏作为南中大姓、豪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三国时代,诸葛亮亲征云南,平定南中大姓叛乱后,"收其俊杰"为地方官吏,其巾就有"建宁爨习", 官至领军;诸葛亮又"移南中劲卒"充实蜀汉军队,"分其赢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 李为部"。至南北朝,爨氏已称雄南中。1971 年陆良县曾出土石刻一方,上书"泰(太)和五年岁在亲(辛) 未正月八日戊寅立爨龙骧之墓"。"龙骧"是晋将军名,地位略低于三公,晋南北朝在南中的统治者,多 加封"龙骧"。这碑石虽寥寥数语,但证明在《爨宝子碑》之前 80 余年,爨氏就有八做龙骧将军。其 家族早已显赫一时、称霸一方了。 

三国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南部称为"南中",是蜀国的一部分。南中地区的豪族大姓主要集 中征朱提(今旧通)、建宁(今曲靖)两郡。南中最有势力的大姓为霍、爨、孟三强生,399 年,霍、孟 姓火拼同归于尽后,爨姓成为最强大的势力。汉族移民带进南中的汉文化在豪强大姓统治者中部分 地被长期保存下来,并与当地土著文化相融和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爨宝子碑》则这种融合的结晶。     

英年早逝的墓主爨宝子     

爨宝子,建宁同乐(今云南陆良)人。生于 380 年,卒于 403 年,享年二十三岁。若放到现在,才是 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年纪,不禁让人唏嘘,感叹天妒英才。  

爨宝子 19 岁时即"弱冠称仁"。就任建宁(今云南曲靖)太守。当时,正是爨氏统治南中的强盛时 期。爨宝子任建宁太守之时,中原大地战事频繁。爨宝子审时度势,采取了对外宾服于中原王朝,对 内实行平等相待、团结和睦之策,人民安居乐业,各得其所。他死后,僚属和百姓悲痛万分,特意为他 刻石立碑,以求流芳再世。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碑》,这里的"太守",并非传统含义,并不是 指一郡之长,而是相当于现在省委书记和省长一身兼的宫员。古代用振威将军来表达宫职之时,职 位就相当于宰相之下,在全国有很高的地位。这是因为当时正处于整个中原王朝对云南的统治,鞭 长莫及,兵力、物资匮乏,不可以用武力来统治的时候。     

据碑文记载,爨宝子天资聪慧,担任过多个职务,后考中秀才,于中原王朝做官,但却时刻心系云 南百姓,所以他毅然辞去中原宫职,回到云南做了太守。将此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地区富足、人民 安康。     然而天妒英才,爨宝子在 23 岁时染了重病,病逝于任上。当地的百姓部非常哀痛,甚至有数百人 表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回爨宝子的生命。然而大家也深知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只能用碑 文的方式来记载他们的太守。此碑立于老庄哲学兴盛之时,因此,碑文辞受道家影响,在比喻和典故 之中蕴藏哲学思考。     

滇中第一 独步书林     在书法史上《爨龙颜碑》与《爨宝子碑》并称"二爨"前者因字多且碑大称"大爨",此碑则被称 为"小爨"。《爨宝子碑》碑首为半圆形,整碑呈长方形,高 1.83 米,宽 0.68 米,厚 0.21 米。碑文计 13 行,每行 30 字。碑尾有题名 13 行,每行 4 字,额 15 字,均为正书。     

《爨宝子碑》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求价值,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中评其"宝子碑端朴,若古 佛之容",又云"朴厚古茂,奇态百出,与魏碑之《灵庙》《鞠彦云》皆在隶楷之间,可以考见变体源流"。 它与书刻于 456 年的北魏《嵩高》灵庙碑》风格接近。其立碑之时距"书圣"王羲之死仅 30 年,却 与世传右军法帖书风之清雅俊逸大为迥异。与内地相比,当时云南是"南蛮"之地,引弓抱鞍之民,受 内地文化熏陶较少,所以《爨宝子碑》没有南朝书法讲究法度又潇洒妩媚的书卷气,更多的是任性 为之的霸悍雄强的南蛮之气。     

《爨宝子碑》朴茂古厚、大巧若拙、率真硬朗、气度高华、气魄雄强、奇姿尽现。究其渊源, 因属隶变时期的作品,体势情趣、情态匀在隶楷之间。寓飘然于挺劲,杂灵动于木讷。由于其脱胎 于汉隶笔法,故而波磔犹存,相较于《张黑女》《元怀墓志》等成熟的魏碑,它则更显得"原生态"。此 碑字用笔方峻,起收果断,似昆刀切玉;字的造型奇特自由,似天马行空,神秘莫测,令人产生丰富联 想。     

经历战火 终得保存     

民国时期,云南军阀混战,战场从昆明拉到了曲靖珍藏在武侯祠的国宝被撬去筑工事,眼看就于 一旦,是城中以拓售碑帖为生的寒士张士元冒着猛烈的炮火,勇敢地将此碑偷偷运回了家。白天捶 拓晚作床,才使得国宝得以保存,拓片再度广为流传。     

1937 年,国民政府教育厅拨款委托原曲靖中学校长谢琅书先生在校园内建造了"爨碑亭",将东 晋《爨宝子碑》和宋朝《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并置于一亭之中。至此,命运多舛的《爨宝子碑》 终于安定下来,受到了全面的保护。 

1961年 3 月 4 日,由国务院公布的曲靖市第一中学学陈列的两块碑刻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指令有关部门和曲靖市第一中学加大保护力度,扩大保护范围,并建造了庭院式的双亭碑苑, 让两块国宝能颐享永年。     

"爨碑苑"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建有封闭式的"爨碑亭"和开放式的"会盟亭"两座,亭上悬挂着 南清末状元袁嘉谷手书的红底镏金篆书"碑爨亭",亭柱有袁公撰联。上联为"奉东晋大亨,瑰宝增 辉三百字",下联为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碑苑大门上方刻有云南名士周钟岳手书的"南 碑瑰宝"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碑中瑰宝 福泽后世     

爨式文化以其丰富深邃的内涵、极其鲜明的特色和深远的影响成为云南地方文化史的三大高 峰之一。对云南,尤其是对曲靖的影响甚为深刻。其开放性、交融性、复合性的特点,使得曲靖 文化建设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爨宝子碑》

碑中瑰宝所在地——曲靖一中,为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云南省 德育先进单位,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每年高考成绩均名列 云南省前茅,是享誉全国的名牌中学。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自然,简言之即为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子及其 自身的发展规律。《爨宝子碑》的结体或大或小,或正或欹,或疏或密,或简或繁,一切都自然而然,自 由自在,毫无雕琢安排之痕迹。纵观全碑,异态横生,天真烂漫,美不胜收。《爨宝子碑》是研究中国 汉文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和书法艺术的典型实物资料,《爨宝子碑》的发现足以考究汉文字 由隶书演变为楷书的递变之迹,在中国汉文字演变史上和书法艺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独特作 用。同时,《爨宝子碑》的发现也是研究云南地方史和滇东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文明、少数民 族和汉族的融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艺术和汉族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的珍贵实物史料,是西南少数民 族地区历史文化艺术史乃至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史上的稀世珍宝。 

附:

《爨龙颜碑》始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距今为一千五百四十一年。与爨宝子碑相比,此碑较大,通高3.38米,上宽1.35米,下宽1.46米,厚0.25米,碑阳正文24行,行45字,共 927字。故称“大爨”。它是现存晋宋间云南最有价值的碑刻之一。爨龙颜碑现存陆良贞元堡小学。碑文追溯了爨换家族的历史,记述了爨龙颜的事迹。为后人研究爨换家族及晋南北朝时代的云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云南省陆良县彩色沙林西面约三公里的薛官堡斗阁寺大殿内,耸立着一块古碑,这就是全国著名的爨龙颜碑(爨 :cuàn])。它的全称为《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

爨龙颜碑,词采富丽,文笔凝炼,富于感情,反映出南中知识分子爨道庆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就书法而言,笔力雄强,结体茂密,继承汉碑法度,有隶书遗意,运笔方中带圆,笔画沉毅雄拔,兴酣趣足,意态奇逸。有人将它与嵩高灵庙碑相比,认为“淳朴之气则灵庙为胜,隽逸之姿则爨碑为长”,“魏晋以还,此两碑为书家之鼻祖。”(范寿铭:《爨龙颜碑跋》)康有为说此碑“与灵庙碑同体,浑金璞玉,皆师元常(锺繇)实承中朗之正统。”足见书家对它的推崇。由于书法精美,常有千里之外觅拓本学书者,道光年间曾有人为诗纪其事:“吾家小阮好作字,虎卧跳有深嗜。远来万里求此碑,桂阮颇详王未备。千钱买寄汝一观,朴散风神同北魏。”民国年间,有人伪作“元丰二年(1079年)春社祭祀日十二世孙吉如手拓”的“古本”,以“五百金”高价出售。有人受骗,还自以为得“宋拓最初之本”呢。

夔龙颜碑碑型宏伟,碑文运笔方中带圆,笔画沉毅雄拔,意态清逸奇绝,被书法界人士视若珍宝。碑文字体介于隶楷之间,史称“夔体”是魏晋时期隶书向楷书的过渡。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