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大康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了。十年中,他的音容笑貌总会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与我们山东临沂有着一段很深的翰墨缘,我总想写些什么来纪念他,而拿起笔来却又总有无从下笔的感觉,因为他不是一个能够简单评价的人。他天资聪慧,博古通今,一辈子刻苦修行,终致艺业辉煌。他的仁慈温和,他的高风亮节,他宁折不弯的性格,对我影响至深。他是我一生的楷模。

 1989年的夏天,未及弱冠的我正求学于京华,一个偶然的机会,随一位书画界的朋友到城南蒲黄榆拜见了大康先生,受到了先生夫妇二人的热情接待。得知我是临沂人后,大康先生便问起了临沂的一些情况,还说他虽没到过临沂,可是一直很想去羲之故里看看,参观参观临沂出土的汉墓竹简,还想到离临沂不远的峄山看看秦代的摩崖石刻,可就是时间不允许,他还有好多急着要做的事没完成。我说那就等以后找机会,到时我去接他。可惜,由于他身体状况不好,时间也不允许,一直没能成行,这成为我心头最大的遗憾!

 初次见面,听大康先生谈古今、讲世理,他广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诙谐的谈吐、家人般的亲切,还有先生的夫人沏茶倒水递水果的关爱,都让我一直无法忘怀。

 认识之后,我又多次去拜望过大康先生。1994年夏天,他刚搬家到芳古园,我与北京的一位朋友去看望他,还帮他家干了一些体力活。我和大康先生交往整整十年,1999年他仙逝后也一直保持着与先生夫人的交往,并且每年两次去看望她,直至2008年她不幸去世。在此,就回忆一些有关大康先生感人的事件吧。

 大康先生素喜淡泊宁静,与世无争,但一向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和企业文化建设。我第一次拜见他,听闻临沂要举办第一届“书圣杯书法大奖赛”,他就以金文大字给此次大赛题写了一幅“虎卧凤阁”,下面还用楷书精心题了小字跋文。这幅墨宝,我于1989年秋回到临沂后,连同冯亦吾、郑克明等十多位京城里的书画名家的作品,一起交给了第一届“书圣杯书法大奖赛”办公室。

这是我第一次牵线搭桥,为家乡文化建设做事。大康先生的慷慨,让我非常感动。后来,我又陆续受临沂几家单位之托,进京请大康先生题写了不少牌匾及多幅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书法作品。如1990年5月1日,他为临沂电业局成立书画组织题写了“圣地重光”四个金文大字;1992年题写了“陶然居大酒店”;1993年题写了“山东永昌集团总公司”及“永昌门”;1994年给兰陵集团题写了“天下第一酒都”、“鹏程万里”,又给郯城题写了“银杏书斋”;1995年和1996年还分别给我题写了“金墨沧海”、“逐善求美”……这些题字,是我们临沂人的骄傲和自豪,它不仅使我们从中领悟到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也丰富了临沂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对临沂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最令我感动的是,大康先生患病期间,还忍着病痛为我题写了“金墨沧海书画展”(见下图)。还有两次题字,因为中风后手有些发抖,大康先生总觉得自己写出的字个别笔画有不太满意的地方,虽然我认为已经很好了,但他坚持用白粉仔细进行了修改,并告诉我,若要制版,一定要多加注意。他这种治学的严谨、治艺的认真、对人的真诚、对社会的负责,让我感念良多。而且,这么多次题字,他都没有收取任何费用,甚至连我带去的土特产,他都嫌路途遥远携带不便,一再告诉我以后不要再带。

 大康先生是一个总把祖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挂在心上的优秀学者。即使是躺在病榻上,他仍然在挂念着祖国的文化及社会的需求。1999年6月9日,大康先生走了,享年74岁。我觉得,他去得太早了。不过,他倾毕生心血,“血凝朱泥,魂消素纸”,为我们留下的大量的诗文、印章、书画,已成一座高山,值得后人永远品咂。

  十年来,每每想起大康先生,我的心里就一阵阵酸楚不已,不爱哭的我也曾多次掉下眼泪。他一生固守清贫,虽然有无数人拿着大笔金钱向他求字,虽然有不少身居显位的人有意提携,但他从未正视一眼,始终挺着脊梁、昂着头颅做人。他一生命运多舛,历尽磨难,却一直不改幽默本性。

 这些年,在大康先生的影响下,我也试着做了一些文化人分内的平常事。我自觉这些事还是有些意义的,但却遭受了很多流言和蜚语,也承受了很多误解和非议。不过,我始终无怨无悔,坚持向前。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来没有听到大康先生抱怨过什么。我的境遇,比起他,好了许多,我还有什么值得抱怨的?

 怀念大康先生。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