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清风摇翠竹》(见右下图)老干映新竹,画面经营,不同一般;满纸朝气,立意清新。背景,淡墨发干,粗细远近有别,爽劲挺秀则同;近处,新枝布叶,下笔洒脱,落墨润泽;整幅看去,无文人竹画萧疏清逸之气,有迎风摇曳风采照人之姿。落款:“己丑年夏于京郊香堂村怀延斋九七老叟力群写”。竟然是寿登期颐的老版画家力群今年的水墨画新作!

 此图由日前采访的小友兴旺携来。前辈力群他老人家的水墨画原作,我还是第一次见,观赏再三,欣喜不已。兴旺见状便说拿去裱好再送来,借给我先悬挂品读,等他下次来津时再还给他。我忙说:“我还是拍下来,永久保存,随时欣赏吧。”和他交往就这样“石打石”,不兴客套。

 兴旺姓张,是景德镇机务段救援车队的铁路工人。2004年5月,在中央美院1954届毕业50周年美展上,我结识的他。一位热情的年轻人,布置会场、发邀请函、忙前忙后、跑上跑下地做着接待工作。一问才知道,他是一位“志愿者”;与会的同学只要一和他接触,彼此就会成为朋友。景德镇陶瓷雕塑家周国桢本打算携带3箱自己的作品来北京参加同学聚会,恰逢景德镇市政府举办千年庆典,脱不开身,便请张兴旺帮忙托运。陶瓷易碎,兴旺不放心,就倒休了假期,亲自把这些作品完好地送到了北京,还成了展览会的义务工作人员。兴旺说,他自幼喜爱艺术,从上饶退伍分配到异乡景德镇这个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城市,虽然在铁路上工作,可是有机会接触本地的、乃至全国各地来这里的艺术家,可以“学到在任何学校想学也学不到的东西”(兴旺原话),这是他的福分。这次为周教授护送作品,能认识周教授的为数众多的老同学———都是老艺术家,这样的良机,他怎么肯错过呢?能为艺术家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惜搭钱受累,这是他的最大快乐。

 说起结交艺术家,事出偶然,也必然。20多年前,他的一个战友打电话给他,请他代为看望一位朋友———当时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作的吕品昌。一次次地去,他的真诚(他说,妈妈从小就告诉他要朴实、真诚待人,才能得到朋友的尊重。)使得这位本来很陌生的“战友的朋友”成了他的朋友。吕品昌和他的兄弟吕品晶现在都是中央美院的教授。他们和他们的长兄吕品田、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杂志的主编,都是张兴旺的朋友了。朋友介绍朋友,有事真诚相助。如今的张兴旺,已成为各地艺术家的驻景德镇“联络员”。武汉江汉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要到景德镇制作一幅陶瓷壁画,北京皇城艺术馆馆长赵树林对他说:“景德镇有我一个哥们儿,虽然是名铁路工人,但凡找到他,保管您能把事情办妥。”兴旺就这样全凭他的真诚不知和多少艺术家成为了好朋友。

 他这次是刚刚看望过力群老,从北京到我这里来的。他还给我看了他的一册全是艺术品的照片集,说这都是艺术家们送给他的:周国桢的陶塑《牛》、陶瓷泰斗王锡良大师写给他的字“四海皆兄弟,坦荡天地间”、97岁书画家王克敌的遒劲书法、2008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设计者之一苗培如的赠言、雕塑家刘焕章辛巳第一日客洛杉矶手书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美术》杂志主编兼社长华夏画给“兴旺乡友”的《红梅》、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的题字“集雅识芳”……太多了,美不胜收。

 我说:“你何不把这些珍藏结集印出来,让更多的人分享?书名就用‘集雅识芳’,封面上写明‘铁路工人张兴旺珍藏’。”兴旺说,他也有此意,只是还要取得妻子的同意。他妻子说他把有限的收入全用在无限的“不务正业”上了,不顾家,如果还有来世,宁愿做他的朋友而不是妻子。兴旺说:“其实我是很富有的,我有的是享受不尽的这么多的艺术家的真诚友情。”

 刘焕章是美院1954届同学中艺术成就卓著的佼佼者。他给我刻过一枚名章。他不是书法家,第一次见他的“书法”作品,我却如喜爱他的雕塑作品一样喜爱他的这幅书法;华夏先生的文章读过很多,他的绘画作品印刷品也收集了一些;还有范馆长的字,这些充满乡情友情的即兴小品,别有感人的意境,我也想纳入我的收藏。于是,我向兴旺索要了这3张照片。收藏有多种多样的,我很羡慕和佩服兴旺的收藏。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