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流此山下 谁识去无穷》张树立

  作为一名画家,若能潜心学术、静修素养,在其作品中必定有所体现。北京画家张树立的作品就验证了这一点。对于他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他对传统文脉的继承,二是他从大自然中获得的感悟。张树立从传统文脉中一路走来,变古融今、通会南北,形成了气象万千、诗意盎然的画风。

  从张树立的画中,我们可以发现董其昌划分的北宗范宽、李唐和南宗米友仁、王蒙这两路截然不同的山水画风格在他笔下变得不再对立,而是融合成一个整体。他将北宗坚实、雄劲、豪迈的气象去粗取精,将南宗的温润、雅逸、空灵融入画中,故其作品在清润中透出险峻,在坚韧中蕴涵灵秀,既壮美又秀丽。

  张树立的绘画之所以能融合南北,得益于他的从艺经历。他自幼临习《芥子园画谱》。北方大山的坚韧、豪迈引导他进入学习宋人丰骨沛然一路画风的殿堂。后来,他考入中国美院,既吸收了浙派的营养,又加深了对南方清山秀水内蕴的理解。在龙瑞、范扬、刘牧、程振国等导师的指导下,他力求做到“正本清源,贴近文脉”。他靠自己的灵气和才情,把从自然山水中得到的感受融到画作中,把创作意图渗透到一笔一画,进而实现对山水画语言秩序的整理与再造。在《涓流此山下谁识去无穷》(见上图)中,他将山体置于画面中间,以皴擦手法直取李唐、范宽那雄强、刚健的笔意,以显高山耸立、气势磅礴之象。他对山体内部进行了精心刻画,用披麻皴、云头皴等皴法的长线条做直角和锐角等方折性的连接,造成了画面气脉流转的深邃和回环曲折。这件作品构图饱满、线条流畅、设色淡雅,于雄健中见温润,于满密中透空灵,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召力。

  走进张树立的山水世界,我们能体悟到他的哲学根源和文化精神,发现他把儒家的尽善尽美思想和道家解衣盘礴、顺应自然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有机融合。他对画面的细节反复考究,体现了对儒家尽善尽美思想的推崇。张树立为人正直、豪爽、乐于助人,是个性情中人。他手中的笔也是非常性情化的,情之所至,笔之所至,笔随情转,情随笔走。画画时,他先满纸挥洒笔墨,再用水喷涂,直至画面的墨韵浑然一体才细致地勾点。画面上,高山耸立于烟岚中,溪水缓流于丘壑间,深邃的画境随心中的意象生发出来,这又得益于他对老庄哲学的领悟。境由心发,境随心转,使他的山水画成为一种心迹的创造。

  虽然张树立的山水画在技术层面和美学理念上是儒、道思想的化合,但传达给人们的却是道家清净无为的理念,这也是其画颇受人们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赏其《遥山一抹淡烟中》,秀峰碧树、清溪流云营造的幽境犹如桃源仙境。那虚灵缥缈的画境,似把人带入“竹林七贤”饮酒赋诗的古代乐园之中,带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花源中。那高古的意蕴、天然的神韵、诗意的空间和清新的笔法、融散的墨韵、清新的画风、高雅的品位,共同融合成一种让人陶醉、向往的意境。

  “中国画的传统内涵是综合性的。对古人画论、画风的理解和个人画学的修养以及心灵的感悟,都会体现在每个人的作品中……中国画的个性是建立在共性基础上的。这个‘共性’就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共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中正、中和,以平和、和谐为美,这就需要画家具备中正、厚德的个人修养。中国画注重的是修养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但在表现自己真实心性的同时,还要关注心灵的映照。”这既是张树立的绘画心得,也是他的艺术追求。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